关于地下室底板断面节点防渗漏的分析与研究

2021-06-15 09:25张庆法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防渗漏

张庆法

【摘要】作为建筑物的基层结构,地下室防水始终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大难题。造成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到位、材料使用不当等。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加重了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地下室漏水部位及形式,找出渗漏水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才能提高防水效果。

【关键词】底板结构;防渗漏;渗流路径;施工缝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23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用地的日益紧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矛盾。然而,建筑地下结构部分与上部结构不同,属于隐蔽工程,长期处于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特别是地下水的影响,容易产生渗透、漏水等质量问题,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进行补救,同时,浸水也会对建筑结构的性能、承载力、耐久性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建筑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与施工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1、地下室渗漏水部位及形式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漏水并非整体大面积漏水,多表现为局部形式。由于每个地区的地质、地下水位及每栋楼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存在差异,所以地下室渗漏水的位置和形式也千差万别。在地下室整体面积当中,漏水面积一般不大,仅有碗口或几平方米那么大,总体来讲,占地下室总面积的几万分之一左右。虽然漏水面积较小,但其危害却是巨大的。据长期观察发现,底板、电梯井、集水井等位置是地下室渗漏水多的部位,占总漏水部位的70%以上。此外,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也会出现渗漏水情况。根据漏水流量的大小划分,漏水可以分为涌水、潜流、渗漏等类型。因此,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渗漏水情况,合理采用防治措施。

2、地下室工程裂缝渗漏原因

因为地下室位于建筑最底端,建筑物主要荷载基本上由地下室构件承担并传给地基,所以荷载大、受力复杂,如果设计未周全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措施就可能出现结构性裂缝而导致防渗漏失败。又因地下室往往超大、超长,故需按规范要求设置各类构造缝、带。掌握不准设置各类构造缝、带的原则、处理部位不当、采取措施不及时均是造成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等开裂的主要原因。地下结构因所处地质或水环境复杂,故较上部构件应有更高、更强的设计和构造要求。在进行地下室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室兼作基础受荷载较大的特点,采取可靠设计方法处理好承载力设计、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各类裂缝构造问题,满足各类结构件最低构造措施要求,以保证地下室整体结构及防水性能的稳定性。

3、地下室底板断面节点防渗漏措施

3.1支护冠梁处理措施

1)考虑冠梁单独施工会使底板多增加1条施工缝,且冠梁因梁箍筋无法安装止水钢板,故采用冠梁与底板同时浇筑的方法施工,即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如上文2.1条各项措施处理已施工底板的切割面,同时浇筑冠梁及底板间的混凝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施工缝,减低渗漏风险。2)支护冠梁与已施工底板之间基层土因暴露时间长,受日光曝晒或雨水浸蚀,承载力收到影响,故该处500mm×300mm范围内同结构浇筑混凝土,一方面保证底板地基土承载力,另一方面加长此处地下毛细水渗流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小渗漏隐患的作用。3)支护冠梁靠负4层结构一侧,冠梁钢筋整体移动100mm(需经设计方同意并不影响冠梁受力),预留止水钢板埋置空间,将施工难点转化为常规做法,有效降低渗漏风险。

3.2面漏治理要点

针对面漏这种大面积渗漏情况,本工程决定采用YG-I型防水剂进行治理。按照配合比内胶凝材料3%~5%用量掺加YG-I型防水剂。施工要点为:①在搅拌机内掺入适量的防水剂和水,随后添加其他拌和物,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②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控制砂浆防水层厚度20mm,涂抹时,要分2次完成,每次厚度在10mm左右。③待完成施工后,需进行洒水养护。

3.3优化施工缝设计

(1)不宜設置竖向施工缝。(2)施工缝止水不宜采用橡胶止水带,当浇捣间隔期间不能保证对橡胶止水带进行有效、可靠的保护时,则不应采用橡胶止水带。(3)施工缝防水宜优先采用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宜埋设在结构断面中部,钢板止水带厚度不宜小于3mm。(4)采用自黏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其埋设位置宜在结构断面中部,自黏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厚度不宜小于5mm。(5)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胶)时,宜在结构断面中部设置,宽度和厚度均不宜小于15mm,搭接方式宜采用平行错搭;遇水膨胀止水胶的宽度不宜小于10mm,厚度不宜小于5mm。(6)宜在结构迎水面施工缝处,以缝为中心对称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其材料选用宜与结构外防水层相匹配,防水涂膜厚度不宜小于1.5mm。

3.4质量控制措施

1)止水钢片表面无油污,厚度满足设计要求。2)止水钢片设置位置、埋设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3)焊缝必须满焊,不得出现通缝及夹渣,焊缝高度需满足设计要求。4)止水钢片的焊缝不得出现沙眼、烧伤、咬边等情况。5)材料进场后进行外观及尺寸型号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场处理。6)混凝土施工时,应保证振捣质量,该位置混凝土面可略高出原混凝土面标高也可与原混凝土面标高平齐。保证新补混凝土与原混凝土能够更好的连接,表面用抹子将其压平。

3.5防护层材料设计选择控制

(1)外设防水层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采用能使防水层与主体结构满黏的材料及施工工艺。②卷材与卷材叠合使用时,卷材之间应满黏。③不同种类的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应考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④当只有一道外设防水层时,宜选用柔性防水层。(2)同一部位采取多道防水措施时,应考虑防水材料之间物理化学性能的相容性及防水功能的互补性。(3)涂料防水层厚度。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且厚度不应小于1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

3.6改变地下毛细水渗流路径

混凝土本身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和较好的防水性能,但即便如此,具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基本都存在渗漏情况,而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特别是贯穿裂缝)为水提供了便捷的传输通道。对地层裂缝模型研究简化和裂缝本身弯曲修正、何勇明引入迂曲度对弯曲裂缝的简化,钱春香等引入“粗糙度影响系数”进一步修正立方定理,使其更接近真实裂缝的渗流特性。地下毛细水在混凝土裂缝中的渗流情况,与裂缝的迂曲性、裂缝表面粗糙度及裂缝长度有关。渗透系数越大,水在裂缝中的渗流越通畅,混凝土的抗渗性越差,反之水的渗流阻碍越大,抗渗性越好。

结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下室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如何做好防水施工至关重要。本文从材料、设计、施工及管理四方面阐述了地下室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无机铝盐防水剂+高效堵漏粉的治理方案,通过有效处治,地下室渗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利波,刘振,闫海豹.一种减少地下室底板温度后浇带渗漏水施工方法浅析[J].施工技术,2018,47(S4):1422-1425.

[2]唐朝辉.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2):18-19.

[3]司品琳,邵珠令,黄作平.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预埋注浆管施工技术[J].建筑科技,2018,2(06):42-43.

[4]魏希胜.探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2):169.

[5]邱毓财.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2018,44(11):171+177.

猜你喜欢
防渗漏
论市政道路污水管道施工中预防渗漏工艺措施
对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简析
高层建筑外墙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探析
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房屋建设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防渗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