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1-06-15 04:31朱永闯龚盛昭徐梦漪
高教学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产业产教融合人才

朱永闯 龚盛昭 徐梦漪

摘  要:加强高职教育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必然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产业人才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和育人目标定位,建立人才培养传导联动;以产业先进元素为聚焦,实践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产业创新服务为驱动,打通产教双向深度融合路径,确保协同育人可持续性,实现师资融通、产教畅通、学生流通。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产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4-0033-04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alents, and establish the linkag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ransmission. Focusing on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and integrating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riven by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s, we will open up a two-way deep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students.

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industry; talent

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由结合、合作走向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需要高质量、数量庞大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高职教育重点培养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把握新时代发展需求科学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予以人才保障。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各职业院校都作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珠江学者设岗专业、高本协同育人专业、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国家“双特高计划”专业群核心专业)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准对接产业企业为出发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对接,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通过实施“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专利、论文、科研项目等方面硕果累累(如图1)。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化妆品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文以我校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为例,阐述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引领,建立人才培养传导联动

(一)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发展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持续优化专业培养规格,积极响应新趋势下产业用人需求,才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广东省是我国第一日化产业大省,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二市场规模,具有明显区域特征。针对日化产业链岗位群细分为研发、生产、测评、营销的需要,我校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专多能”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把创新能力培养要素全部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专业教学与创新育人有机融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明确了方向。

(二)科学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因此在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与职业标准无缝衔接,通过实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工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设置,保证每一种人才培养规格都有对应课程。我校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日化产业核心岗位群及能力分析,对接产业链,梳理出日化产业“研发、生产、测评、营销”四大岗位群,根据日化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构建突出学生“一专多能”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明确其知识能力要求,针对四个典型的工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开发课程体系。以“产品研发”工作岗位为例,该岗位需要具备化学基础、配方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相应对接的课程有“基础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等课程。同时,为满足职业岗位迁移的能力需求,联合行业,联盟企业,共建能力递进型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人才的高素质技能培养,设置通识课、群平台课、拓展课、核心课程等模块。如拓展课程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智能制造、市场营销三个模块,赋予学生更多的能力。各种类型课程依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设置,凸显关联度,兼顾岗位迁移能力培养。据此,科学制订和完善符合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

二、以产业先进元素为聚焦,实践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学改革

(一)产业先进技术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创新优质教学资源

对先进技术的追求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而先进技术需要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及时将产业发展中的先进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及教学课程中并形成教学资源,对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技术含量、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3]。一直以來,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坚持与产业企业工程师共研教学标准,比如与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伊丽汇美容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研教学标准,将产业链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中。同时还有效推动产业企业工程师共编教材和精品课程、共研教学案例和试题库。如与企业工程师共编的《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就将产业最新技术、标准、法规融入教材,并将该课程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与日化产业链30多家企业合作共研了教学案例集和试题库,实现企业案例进课堂。校企共研的教学资源不仅用于教学,也用于员工培训,实现了共研共享。

(二)产业优秀文化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实施卓越人才品质提升

产业优秀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员工职业道德、信仰追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而高职教育文化育人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职业指向。因此,专业教学在注重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发挥产业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借鉴产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促使学生合理评估自己,正确规划自己职业的生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坚持与知名企业进行产业优秀文化共育人才实践,将中国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和企业馆作为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刻熏陶化妆品优秀历史文化,领悟企业“勤、诚、恒”文化,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专业还将该博物馆研制的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化妆品与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同时又反哺给博物馆,实现互通互融。

(三)产业科学管理融入教学评价,实施科学标准化人才评价

全面变革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产业科学管理元素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首先,考核内容多元化:改变一卷定分数的做法,学生成绩由理论考试、实训操作考核、项目学习考核等内容组成。其次,考核指标多元化:将产业科学管理元素,如质量元素、创新元素、团队元素、职业道德元素等融入课程学习考核,形成多元化KPI指标。第三,考核评价人员多元化:由学校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方面组成,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如图3)。

(四)产业优秀人才融入育人过程,实施校企双导师教学改革

产业优秀人才融入高职育人过程极为重要。产业优秀人才一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及时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保证实训项目与岗位工作无缝衔接。一直以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坚持实施校企双导师指导实训改革,依托企业导师将产品研发用的“试错迭代”法导入综合实训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查资料、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实训,着重培养自主决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实施校企共建导师工作室,双导师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七大”课外育人项目,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图4)。

三、以产业创新服务为驱动,打通产教双向深度融合路径

(一)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吸引产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

产业创新服务是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特色生存发展的必然。加强专业教师对产业创新服务意识,积极与产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各类应用型技术服务,能够有效锤炼教师队伍,优化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良性发展,提高专业竞争力。而产业创新服务的真正着力点是协同创新与育人平台的建立,实施这一方案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将“科研项目”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而科研项目的推行是离不开创新平台的。近年来,依托校企共建的广东省绿色日用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绿色日用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吸引企业主动合作育人。借力平台完成了科技成果鉴定20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等10多次,完成了50多项创新成果输出给产业,40多家企业主动要求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实现了产教双向深度融合。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既为企业服务,也参与教学,既有企业员工,也有学校教师,实现校企共研共育。

(二)以产业创新技术服务为引领,实践“以研育创、以研促教”融合

以产业创新技术服务为引领,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践“以研促教,以研育创”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如图5)。

以研育创,即将创新技术服务项目融入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围绕完成一个技术服务项目(如一个产品研发)的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由校企双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全程指导学生,依据项目流程和规范实施教学和研究。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技术项目掌握产品的开发流程,学习工艺开发、配方研发、测试评价、生产管理等专业知识,在解决技术问题中实现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以研促教,即最终的技术服务项目成果可实现两个途径转化:一是转化给产业形成产品,助力产业产品升级;二是转化成融入产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的教学案例、教材、微课、实训方案等教学资源反哺教学,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296(4):62-65.

[2]段致平,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15(22):18-21.

[3]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成人教育,2019,39(1):74-78.

猜你喜欢
产业产教融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