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1-06-15 03:14甘华灿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营造开放民主的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能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然而,目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由于对议题式教学还不熟悉,在实施议题式教学中存在议题缺乏可议性、针对性和深度引导等问题,使得议题式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三种策略:课前自觉拓展知识,合理创设议题;课中营造开放民主氛围,引导新知生成;课后实行小组合作,分解议题任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56-03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商议、辩论为阐释、辨析和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议题式教学可分为三类:(1)“是什么”之议——描述与分类;(2)“为什么”之议——解释与论证;(3)“怎样做”之议——预测与选择。议题式教学显性流程是描述——论证——决策。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在议题引入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议题是由存在争议或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所组成的不明确的复合体[1],这使得议题无固定的答案,也无明确的对错之分,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无须拘束。但学生表达观点时不能漫无目的,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紧扣议题,通过提问、质疑等方式,使学生不断深挖其中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议题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营造开放、民主与和谐的氛围,让师生在充满生命力和趣味性的课堂上欢乐学、轻松教。议题式教学关注了学生情感,发展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新途径。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思辨能力

一个成功的课堂,必定是有思想、有辨析的课堂。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具有思辨性的议题,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通过寻求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议题的策略,从而引发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和发散等思辨过程,并通过议题讨论、观点碰撞、思维交流与理性表达等环节,在多种观点冲撞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深入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靠教师“灌”出来的,而是在自己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引入议题,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辨析、深度思考与思辨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引起情感共鸣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教师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与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觉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内化书本原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议题式教学在升华高中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属于间接性知识范畴,多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而议题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课堂中直观、具体和形象的现实材料。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思考和辨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感受到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且有助于现实生活改造的重要工具。同时,学生间观点的交锋与碰撞能帮助学生逐步内化议题导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意识的作用”一课中,教师可引入袁隆平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追求和研发出高产、更高产和超高产的杂交水稻这一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对议题进行辨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发——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虽然我们每一个人在宇宙中只是小小的个体,但个体依然能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自己如牡丹般灿烂的梦想。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缺乏可议性

议题的合理创设是议题式教学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议题本身需要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与可议性,这样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但在目前议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入的议题往往缺乏可议性,其回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固定性。这不利于发挥学生讨论议题的积极性,限制了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议题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的议题需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系统培训,部分教师创设的议题缺乏针对性,脱离教材内容,为引入而引入,偏离了教学目标,使议题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为学生讨论、辨析议题造成了障碍。同时,部分议题存在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情况,议题内容“空、大、泛”,超出了学生可分析的范围,缺少针对性,无法达成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议题缺乏深度引导

目前学者们对议题式教学的研究还不深入,只有极少人对议题式教学进行过理论研究,因此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部分教师缺乏通过对话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教学能力,所以议题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自觉拓展知识,合理创设议题

课程教材是议题引入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是创设议题的重要主体,需要有意识地抓住教材留下的可延展空间,将一些话题量大、重视度高的知识点作为创设议题的突破点,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分析生活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选取、创设议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生为本创设议题,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为了掌握学生接受和分析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水平都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在创设议题时教师心中必须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素质水平来创设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议题。(2)着眼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要使创设的时政议题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去探索、创设议题,这样学生才更有动力去主动辨析、讨论议题。(3)贴近学生实际。教师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堂和教材,必须了解学生生活与所思所想,创设最合适、合理的议题,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对议题进行自主探究。(4)教材中的案例时效性较弱,而社会又在飞速发展中,这就导致教材案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的问题。因此,为了弥补教材的滞后性短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创设议题。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生活》的“意识的作用”一课中,教材所选用的导入材料是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但材料的背景和事迹都失去时效性,与如今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是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事情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最新的时政资源创设议题,如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怎样才能达到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目标?——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讨论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生成、巩固新的学科知识。

在现实中,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对议题没有进行深入剖析,所以容易出现教师创设的议题缺乏针对性的情况。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自觉拓展知识,回归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将教材知识与原理掌握牢固,打牢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不能随意创设议题,需要深入剖析并掌握议题相关的背景及影响,分析议题体现的政治原理知识,把议题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

(二)课中营造开放民主氛围,引导新知生成

议题式教学需要较强的互动性、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议题式教学下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辨析议题,在这种良性互动循环中获得新的认知与发展,实现共乐、共建和共享。

教师在课堂上确实需要树立权威,但教师的权威应该以师生互动合作为基础,是学生对教师人品方面的尊敬和学识上的钦佩,而不是建立在教师为控制课堂而对学生发布命令上的。在议题式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权威提出质疑,要敢于并乐意接受学生合理的质疑,与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师生的良性互动也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共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离开了教育者的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就不复存在。正是因为此,部分的教师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但是,学生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完成自身学习从知到行的转化,还可以反作用于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所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它应是一种多维的师生互动对话,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议题式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务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时政议题的引入、指导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扣课程目标,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學精神、法治和公共参与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也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引发精彩的课堂动态生成,就要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对话,启发学生生成新知。

(三)课后实行小组合作,分解议题任务

为促进课堂上议题式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分解议题任务,使学生了解议题背景,从而拓展议题的深度和可议性。如在《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一课中,教师可引入议题——“经济全球化是鲜花还是陷阱?”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成员不超过六个,分别承担发言人、议题信息收集人、议题信息分类整理员、议题讨论记录员和议题讨论统筹组长等角色。小组成员人人有职,人人有责。这既让学生感到来自小组的责任,又能让学生感受参与其中的获得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改善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并培养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议题式教学的优势日益凸显。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自主生成知识,是值得当今教师学习和实施的教学方法。

(甘华灿,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广东 佛山 528100)

参考文献:

[1] [美]朱迪丝·博斯.独立思考[M].岳盈盈,翟继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47.

[2]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实习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