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6-15 22:28陆向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与新课改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关注焦点。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217-02

语言文字的应用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仅体现在课本内容中的字词与语法上,更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活的”知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激发语言文字运用潜力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现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推进新课改与语文课堂的深度契合。当前,加强研究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出现语言组织缺乏条理的情况。这种缺乏逻辑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影响学生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1]。目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难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缓慢。

(二)对字词的理解存在偏差

汉语字词存在一字多义的情况,尤其是在上下文的字词理解方面,含义极为复杂。学生由于阅历的限制,对字词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予以引导与纠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情况,科学施教,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助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对语法的学习缺乏兴趣

语法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传统的语法教学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语法又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工具,对语法的忽略和兴趣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点

从教材中发掘语言应用的素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任务。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教师可以让学生精准领悟词汇传递出的含义,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并且准确地应用到实践中[2]。如在教学《葡萄沟》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描述性语言的应用,文章从葡萄的颜色、形状等多个角度入手,给人们清晰地展现出葡萄沟的景色。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真是”“是”“的确是”“确实是”的写作层次,从而提高学生在描写过程中对语言和层次逻辑的把握。

(二)组织互动式教学

要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感触和理解,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措施[3]。在开展“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如针对“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与“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体会疑问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

(三)创设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通过情境的融合,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词语所含深意的理解,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情境中语言的力量。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与万千变化。通过这种情境的融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大潮来临时“闷雷一般的轰隆声”“天边的一条白线”“千万匹白色战马”等词组时,可以与画面相对应,让学生理解词组精准的表达,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四)开展想象式教学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面对文本时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语言与画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如在学习“得”字短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冷得直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通过理解这些句子表达出的含义,了解“得”字后面是与程度相关的短语。学生在表达时能产生画面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的描述,锻炼自身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探索。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教师就能轻松地通过情境导入新课程。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一门课程喜爱程度的反映。学习兴趣不是突然出现的,而需要渐渐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赞赏学生得出的成果,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三、在课后辅导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提高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

在课后辅导与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组词造句的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字词的含义,要从生活中提炼字词的应用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以给“燥”字组词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燥”的偏旁是“火”,由“燥”组成的词语也带有“干”“热”的含义,如“干燥”“燥热”等,这些词语都与“燥”同义。教师还要给出例子,如“冬天的空气非常干燥”,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正确应用了词语“干燥”。这样既能进一步强调“燥”字“干”“热”的含义,又能使学生明白造句时要体现词语的特点。布置组词造句的相关作业,不但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二)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在班级内组织相关主题的演讲活动或征文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特殊的季节或者节日等,让学生开展情境描写,描写身边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鼓励学生日常累积好词好句

语文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常积累。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让学生每天共读一小节,完成导读单,完成小组群内的打卡;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后给“书海拾贝”的贝壳涂色,一周集齐7颗贝壳,并摘抄8个好词、3句好句。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加强学生日常写作训练

写作对学生而言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日常作业布置中,教师也往往有意避开写作,将重点放在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课后学习和辅导上。实际上,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考查,能够让学生将日常收集的好词好句有效应用,切实增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节省学生日常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或仿写片段,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这样能使写作成为学生日常作业的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

(五)以摘抄任务积累文字素材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短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进行背诵,再进行仿写和好词句的添加,将好词好句加工改造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句子的魅力。写作就如同一根线,把这些文字素材串到一起。在写作时,教师要从仿写句子、短文开始,引导学生引用平时积累的句子,背诵自己积累的写作语言,然后渐渐对课本上的各种文体进行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慢慢地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教师要经常把学生的习作展示出来,发现其中的亮点,多鼓励,多赞美,培养学生的写作成就感,还要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激励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实现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不仅仅要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累与锻炼。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的内容,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秋玲.关注新教材,慧眼学“语用”——初探一年级部编语文新教材语言文字运用训练[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2).

[2]梅国娟.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為例[J].语文课内外,2019(32).

[3]吕雪华.指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4]邓熠.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14).

【作者简介】

陆向宏(1978~),女,福建霞浦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语用研究。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