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允琴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联系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过程。为突出语言学习的有意义,教师需要借助非语言信息等知识结构图来活化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建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结构表征方式,它能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通过可视化的图形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既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了解知识的内在机理,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发展自己的记忆能力,从而赋予学习过程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有两种能力至关重要,一种就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另一种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能力。思维导图正契合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需要。教师要大胆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英语学习和记忆效果,实现英语学习的跨越式发展。常见的思维导图有简笔画、连线、对比分析图和表格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构建较为复杂的思维导图,以形象直观的图式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语言技能,从而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促学作用。
建构式教学——梳理结构,整合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将外部信息和自己已有信息进行整合、融合,从而生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转站”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建构式教学,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东风”,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对语篇情节进行梳理,对文章框架进行整合,从而生成可视化的语义结构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对语言知识和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为记忆和语言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文本文字的阅读,并对信息进行提炼、讲解和转换,但效率不高。若教师用思维导图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显性展示,对语言信息进行勾勒,对语篇的逻辑关系进行可视化呈现,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阅读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长时的保存。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中,笔者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将此文本所描述的各大景点以网状的形式呈现,助推学生理解文本信息,明晰文本架构。
根据思维导图,学生很快厘清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形成了条块状的结构化知识,从而保持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是方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为了学生快速提取相关语言信息提供帮助和支撑。在语言输出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建构的思维导图作为参照和坐标,开展缩写、改写和复述课文等活动,从而发挥思维导图的支架作用。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无论是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基于文本的输出,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语言、结构等支架,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时减少焦虑,增加自信心和获得感。
分类式教学——分析归类,整理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到很多零碎的知识,如音标、词汇的拼写,词块的搭配以及语法的使用归类等。教师要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更新英语教学观,帮助学生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分门别类的建构自己英语学习的“文件夹”。为了化零为整,整合知识,形成记记条块,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分类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法时,由于此语法讲的是一个全新的时态——现在完成时,学生既要学习领会并运用have/has+done的时态结构,还要学习动词的过去分词。在动词的过去分词中,尽管有规则的动词过去分词较为好记,学生有章可循,但更多的是大量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有的学生望而却步,死记硬背的效果又不好,很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对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进行归类、整理,找到不规则作动词中的规律性,画出表格,则学生记忆起来较为简单,随用随提取时也较为方便。学生借助表格来记忆,可以事半功倍,从而增强语言运用和表达的流利性和能动性。笔者组织学生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以表格加以归类和整理,形成如下表格式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创建,学生发现,英语学习需要有“类别”思想,需要找到不规则中的“规律性”,从而找到形式变化个性中的共性,为语言表达和记忆服务。有了表格,学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现在完成时态的学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后面的过去完成时态以及非谓语动词的学习提供了语言基础和能力支撑。
累积式教学——抓住共性,集中识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块和句型的教学是重点,对于学生来说,词块和句型的记忆就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记忆词块,很多学生只知死记硬背,即背即忘,对于句型更是机械记忆,不知如何运用,造成英语学习机械化、符号化。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挫,主动性下降。教师要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抓住共性,集中识记,让学生在导图的可视化效应下巧妙记忆词块和句型,并以导图的形式经常激活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学以致用,从而将语言知识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在很多句型结构或词块中,动词原形的出现都较为普遍,如情态动词后、祈使句中、使役动词结构中以及had better do等句型结构中,教师要抓住这类结构的共性——动词原形,将这些句型结构累积起来,归类呈现,并以动词原形为圆心,画出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集中识记,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以思维导图中的气泡图为载体,以动词原形为中心,构建了如下思维导图。
根据此思维导图,学生以动词原形为出发点,联想到感官动词结构如see sb.do sth., find sb.do sth.等,再聯系到祈使句,还可联想到特殊句型had better do sth.,以及使役动词句型结构如let sb.do, have sb.do等等。学生抓住动词原形这个共性,以思维导图为背景进行发散性联想,进行集中识记,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记忆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教师要及时更新英语教学观和语言观,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并尝试让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断发挥思维导图的促学价值。教师本身也应加强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要适时丰富思维导图的样式,增加思维导图的品种,优化思维导图的结构布局,努力让教学内容和不同思维导图的形式相匹配、相统一。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思维导图,才能发挥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桥梁和支架作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