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一天会产生3.6亿吨垃圾,合理处理和消除垃圾污染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口号的唱响,“垃圾分类”这一新的环保理念应运而生。把垃圾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对有用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传统的填埋方式对环境的危害,节省土地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经济价值,从而保护环境,造福社会。
随手将垃圾袋投入垃圾箱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百年来固有的习惯该如何改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肩负起对少年儿童进行垃圾分类认知教育的使命。鸡西市跃进小学(以下简称为跃进小学)将垃圾分类带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坚定,在行动上践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环保动机和践行欲望。以此为出发点,跃进小学校园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
加深课程内涵,唤醒环保意识。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进行分类?具体该怎样分类……这些是小学生最先遇到的问题。为了加强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学校将每月第一周的班会课主题设定为“环保”。教师们集思广益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制作成PPT、微课、游戏小程序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学生感知到垃圾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师以教室内常见的垃圾实物作为教具,带领学生一起送垃圾“回家”,从身边实物入手,形象直观地培养了学生垃圾分类的能力,加深了德育课的教育内涵。
学校组织了“垃圾分类我先行”知识竞赛。竞赛中各小组选手精神抖擞,争先恐后,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场下观众积极踊跃,互动答题,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赛场激烈而和谐,既检验了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成果,又展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进一步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不容小觑。教师要以自身作则,践行垃圾分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校将色彩鲜明的分类垃圾桶送入班级、融入生活,学生能够随时思考、选择,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合适的垃圾箱内。为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还在校园内安放了垃圾分类设施,并张贴醒目的标志,让学生随时随地践行垃圾分类,变行为成习惯。
扩大活动外延,固化环保意识。为了促进师生的行为养成,学校大队部在各班特设一名“环保小卫士”,任务是观察、监督、记录易错物品及类别,发现垃圾归类错误的现象及时指导、修正。“环保小卫士”采取轮换制,周轮换、月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小卫士进行表彰。学生既是监督者,又是践行者,积极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在校园内形成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学校建立了环保小卫士微信群,由大队辅导员担任群主,召集各班级小卫士集体讨论各自发现的疑难问题,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大队部以月为单位,把反馈的易错物品及类别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校园广播站进行再宣传教育,强化易错物品归类方法,降低分类错误的几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规则,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群讨论中,很多学生不解,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里?垃圾分类行动是否真的具有意义?为此,学校与市环保局积极沟通,组织了部分学生参观垃圾“旅行”的全过程。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学生了解到:每天分类后的“可回收的垃圾”被运入回收站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后加工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废渣填埋等后续处理。大家纷纷表示:“为了爱护环境,今后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少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减轻环卫叔叔的负担,创建我们美丽的城市。”参加活动的学生还将参观心得做成板报、队报,在学校展板上进行宣传,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国旗下的宣讲,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染、带动了全校师生,让大家更加明确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开发社团课程,增强环保意识。为了减少垃圾的数量,学校开展了“变废为宝 发掘校园新时尚”的主题社团活动课。在手工社团课上,学生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废旧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生活;在科学社团课上,学生用积攒的雪糕棒、塑料吸管、废旧电器等物品搭建房屋,制成电动玩具;在小布头社团课上,学生把破旧的废衣物裁剪成环保小布兜,制成布品装饰画;在T台秀社团活动中,学生穿戴着用垃圾袋、一次性餐盘、易拉罐、彩纸制作的多彩服装和头饰,在舞台上表演……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课,让学生想出了许多“变废为宝、一物多用”的创意,赋予了废旧物品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有价值的成果,学校以“最有意义的创作”为核心,对社团活动课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并邀请了社会各级领导和家长参观、点评。学生的创意和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赞叹和认可,面对如潮的好评,学生“变废为宝”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有力。
拓宽环保范围,推广环保意识。学校是文明的灯塔,连接着千家万户。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垃圾分类活动中的辐射作用,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教学生制作特色分类垃圾桶的方法,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环保作业:指导、帮助和监督家人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投放。学校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制作成微课,通过班级家长微信群进行推送,增强家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认知,并将家庭垃圾分类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再宣传,“小手拉大手”,环保推广一起走。试想:一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带动起数以百计家庭的环保意识,从城市的一角慢慢开始辐射,最后一定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垃圾分类的意识,就这样由班到校、由校到家、由家到市得到了宣传推广。教育為环保事业保驾护航,可以引导人们珍惜地球、热爱生活、绿色环保,还世界一片绿水青山。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