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实施思路就是要启发小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内容用于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通过联想生活化的情境来培养小学生优良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小学生在实践操作层面的信息技术水准。目前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的各个授课环节都要融入生活化的内涵,全面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方法已经得到转变。小学生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素养,决定了其信息技术实践与探索能力的强弱,并且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在信息技术领域深入学习的效果。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通过启发学生联想与迁移真实生活场景的方式来简化学习环节,加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内容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的思路整合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日常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状况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层面容易被忽视。信息化实践素养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素养,然而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素养经常容易被忽视,导致很多小学生简单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唯一价值就是应对学科考试。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视野容易存在局限性,无法主动拓宽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视角,在根本上违背了实践层面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宗旨[1]。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基础内容与原理之后,往往会为小学生演示特定的信息化软件操作要领,但是没有给予小学生独立思索以及自主尝试的机会[2]。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与小学生之间没有达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小学生只有在全面参与信息技术课互动的前提下,才能激发自主探索热情,挖掘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潜能。实际上,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全过程并没有达到师生紧密协作的效果,导致很多小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支持。并且小学生由于厌倦信息技术软件的琐操作流程,进而产生放弃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念头。由此可见,强化师生的协作与互动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整体授课质量。
再次,信息技术课未能结合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体会。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是其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前提。小学生一般喜欢生动与活跃的信息技术情境,教师如果没有为小学生创造融入生活场景的机会,而是仅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那么小学生就会感觉到信息技术课与自身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从而表现出敷衍信息技术课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开展思路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信息技术教师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场景来吸引小学生,启发小学生联想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联想与思考的方式来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信息技术课堂气氛。近些年来,生活化教学方式已经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将生活化教学思路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其必要性[3]。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方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需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面促进教师与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交流
信息技术课如果缺少小学生与教师的密切沟通过程,将会呈现出沉闷与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小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内容来解决真实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问题。小学生处于非常关键的心理成长期,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情感交流需求,以关怀与帮助的态度来对待小学生,耐心指导小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各种类型的信息化软件,运用热情鼓励的话语来指导小学生独立探索课程实践要点[4]。
小学生处于信息技术基本理念形成的初期阶段,并不具备理解与感知抽象的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枯燥与抽象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会感到困惑甚至厌倦。为了帮助小学生突破信息技术学习障碍,教师要全面启发与指导小学生,增强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实践意识。教师在面对频繁出现信息技术软件操作失误的学生时,不能运用呵斥或者责备的态度来进行纠正,应当保持耐心与热情。教师应当营造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场景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确保全班学生都能融入其中,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各个环节的实践效果。
(二)运用生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生动与鲜活的日常生活场景会让小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助于消除小学生对于操作信息技术软件的恐惧情绪。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善于为小学生创造充满生活性与趣味性的生动课堂情境,充分确保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充满热情与兴趣。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当全面搜集必要的课堂情境展示素材,然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展示,从而为小学生呈现出充满生活化氛围的信息技术课堂[5]。
小学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知识,会感觉到十分新鲜,对于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软件充满了自主操作的热情。教师应善于启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尝试独立展开软件操作探索,让学生模仿日常生活场景来自主完成特定的作品制作过程。在必要时,教师应当运用分组实践的方法来布置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间相互密切配合,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展开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实践探究。
(三)逐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实践意识
独立实践意识与探索意识是小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小学生实际上并不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与素养,小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师,独立探索潜能被压抑,很难通过自主思索来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小学生突破原有的狭隘学习视角,大胆尝试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独立操作过程,不断展开实践摸索。
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小学生在初期接触信息软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失误[6]。经过大胆的自主探索,小学生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小学生的操作失误,对于小学生在操作信息化软件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失误要做到耐心指导与纠正。
小學生在自主展开探索联想的实践过程中,创新实践思维会得到调动,有助于形成热爱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态度。生活联想方法的重要实践意义就是突破小学生的既定课程学习模式,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场景的内在联系。为了帮助小学生活跃信息技术学习思路,教师应当重点选择贴近真实生活的生动场景,作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探索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堂的总体目标就是鼓励小学生大胆展开独立的思索与探究。小学生如果习惯于既定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模式,那么其独立探索意识就无法得到激活。为了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善于鼓励启发小学生,要求小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信息技术实践问题。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例
运用Word软件来自主制作电子报刊封面的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实践内容。在小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刊的自主命名与版面制作后,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的电子报刊编辑基础内容来灵活调整报刊的分栏与页边距,自主设置与调整报刊纸张的大小。虚拟课堂场景充满了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生自主探索电子板报的版面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当要求小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点来自主选择和确定电子报刊的制作主题,全面掌握制作电子报刊的基本操作流程,运用报刊重命名的方法来凸显报刊主题。
教师在备课阶段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授课内容来完成虚拟场景的模拟与制作,然后在信息技术课上与全班学生分享动态化的虚拟课堂场景,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这样,小学生就可以透彻掌握电子报刊的基本制作流程及要点,感受到独立思考与自主操作过程的成就感。
在学生自主构思与设计电子板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体会与感受,全面梳理运用软件来完成板报结构设计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在各个小组的学生分享制作电子板报的心得体会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详细归纳课程实践的基本思路与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重点。
四、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最大化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成效。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的僵化授课思路未能在根本上获得改进与转变,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自主操作信息技术软件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此外,某些小学生由于惧怕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失误而产生了畏惧、退缩的不良心理情绪。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教师要重点关注生活化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启发小学生独立探索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正确操作方式,激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思维。
【参考文献】
王懿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227.
李文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8(10):131,133.
杨丽萍,刘彬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J].华夏教师,2018(08):95.
隋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数码设计,2017,6(10):16.
張林.生活化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7(14):72.
孙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7,4(08):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