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采薇》与《东风》

2021-06-15 08:57徐侠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采薇东山

徐侠

摘 要:《诗经》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别离、思念、农业、渔猎、宴饮、劳役、祝颂等等。战争诗作为其中一个类型,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多上乘之作,如《邶风·击鼓》《卫风·伯兮》等,《采薇》和《东山》亦是其中佳作。文章从主人公对待战争的态度、诗作的情感表达方式、诗的叙述视角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采薇》和《东山》两首战争诗,以窥《诗经》之文学特色。

关键词:《采薇》;《东山》;战争诗

《小雅·采薇》和《豳风·东山》是《诗经》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较为出色、动人的诗作,这两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多重的诗意内涵、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高超的文学技巧,在这些方面可以说超越了《诗经》中同类题材的其他诗作。

这两首诗相同之处很多,除了题材相同,两首诗的主人公均是参加了战争的士卒,同是取得了战争胜利,同是写战争结束后归乡途中的回望和思念,同样是悲伤的环境、悲伤的氛围,同样采取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但是,两首诗在诸多方面也存在不同。

一、主人公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同

《采薇》突出的是士卒保家卫国的自豪感,而《东山》则弥漫着厌战的情绪。前者用四、五两章的篇幅表现战争。“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写战车的华丽、高大,“四牡业业” “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强壮、雄俊和安闲,“象弭鱼服”写武器的精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写军人的服从命令、各司其职。作者以举重若轻之笔写出我方的优势、战斗中的从容不迫,诗歌虽未直接交代战争最后的结局,但我们从这些溢美之词不难看出,我方一定是胜利者,作为参加了这次战争的士兵在吟咏这些诗句时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感、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东山》则不然,只在第一章选取了“制彼裳衣,勿士行枚”“敦彼独宿,亦在车下”等简单的两句回忆军中生活。“行枚”和“敦彼独宿”两个细节既包含了作战的艰苦、士卒为国的付出,又表现了纪律的严明,诗中虽未明确,但我们可以做这样合理的推测:这样的一支军队在战争中一定是胜利的一方,但在这首诗中我们体会不到《采薇》一诗中那种昂扬的情感。这一内容在《东山》中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从这样的写法可以看出对战争的情景诗人的思绪不愿多做停留,何以如此呢?可能战争带给他的更多是痛苦,可见其厌战情绪。两首诗在这点上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采薇》的背景是征伐猃狁的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是保家卫国的战争,而《东山》的背景则是征伐东部小国奄的战争,属于本民族内部的矛盾,因此造成了两首诗中主人公对待战争不同的态度。

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同是想念家乡,思念父母妻儿,《东山》写得直白浓烈,真挚动人,以“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动,零雨其濛”营造感伤的氛围,且萦绕诗歌始终,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采薇》则曲意婉转,诗意荡漾,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发人无穷的想象,诗味绵长,成为冠绝古今的名句。

《东山》全诗四章,第一章回忆战争生活,第二、三章表现诗人对家园和妻子的想念。从军三年,音信不通,家园如何,妻子如何,诗人纯以想象之词写出果臝绕房、蜘蛛结网、野兽出没的荒芜家园,而妻子得知他的消息,在洒扫房屋庭院,待他归来。最后一章想起甜蜜的新婚生活,令他对现在家中的境况产生了不安:从军三年,改变的岂止是年轻美丽的妻子容颜,“其旧如之何”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作者以三章的篇幅铺叙他想念的家园、家园中的亲人,于战争未着一语,但处处可以感受到战争的存在。是战争改变了原本男耕女织、岁月静好、简单又幸福的生活。

《采薇》共六章,前三章以军中生活之苦——“采薇采薇”“载饥载渴”、交战的频繁——“不遑起居”“王事靡盬”等间接写出诗人的厌战情绪,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从第三章反复咏叹的“曰归曰归”可以感受到诗人归家的急迫心情。但这首诗于家乡亲人未出一言想象之语,而诗人所有的情感我们都能从最后一章欲说还休的诗句中读出,甚至比《东山》铺叙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这一点上,两首诗的内容也可以相互印证,《东山》对家乡亲人直白的描写,正是《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诗意内涵,而《东山》后三章所有的内容可用《采薇》最后一章的诗句概括。

三、叙述视角不同

同样以战争为题材,以作战归来的士卒为主人公,但叙述视角不同,《采薇》重点描写军中生活,以回忆为主,《东山》则突出家园生活,悬想和回忆交织在一起。

《采薇》的前五章全为主人公在归途中的回忆。前三章为一节,一方面回忆军中生活的艰苦,“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既是起兴,同时交代了当时的饮食情况,士兵采薇充饥,可以想见条件之恶劣,“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启处”则表现战事频繁,士兵居无定所,疲于应战;另一方面表达思乡之苦和厌战情绪,“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诗人在第一章把自己离乡背井的原因归咎于猃狁的入侵,此时的士兵深明大义,对这次战争的认识就是为了保卫家园,因此虽然苦也心甘情愿。但在第二、三章,感情发生了变化,“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王事靡盬”“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因为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士兵厌倦了无休止的作战生活,渴望回到家乡,而回家是遥遥无期的,诗句中显然表达了士兵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第四、五两章回忆战场上的情景。作者并未直接描写两军在战场上的厮杀,却用曲笔,描写了“王师”战车的华贵、战马的强壮、武器的精良,描写了战场上将帅士卒各司其职,同心作战。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读出了这是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军队。诗歌虽未交代战争的结局,但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消息。诗歌的最后一章回到眼前的现实,重点描写诗人此刻复杂的心境。整首诗均是对以往军中生活的叙述,夹杂着诗人各种感情,而对于家乡,诗中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达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怀念,这一点和《东山》不同。《东山》全诗几乎都是对家乡的描写。

《东山》一诗共四章,除第一章之外,其余三章的内容均为描写家乡生活。第一章只有一句“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涉及了军中士兵艰苦的生活,其他的诗句则重点表达诗人在战争结束后悲喜交集的感情。“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战争虽然结束,但失去了太多的东西,而且前途未卜,是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是喜,终于结束了战场上出生入死、担惊受怕的日子,脱下了甲胄,换上普通人的服装,重新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平生活,这是多么高兴快乐的事啊!这一章以抒情为主,间叙军中生活。第二、三章描写诗人在归乡途中悬想家乡和妻子,在这两章中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表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诗人念及于此,一定是会心一笑,“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则写出了家园的荒芜和破败,但即使这样在诗人心中那里依然是他想念的地方。第三章站在妻子的角度写,“妇叹于室”,表达自己久征不归,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而“洒扫穹窒,我征聿至”写妻子得知丈夫将归,高兴地打扫庭院,迎接得胜归来的征人。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中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写法与此处相同。在作者笔下,想象中的家园、妻子那样生动,如在眼前。第四章回忆新婚时的盛况,那时的妻子年轻貌美,“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战争改变了很多东西,现在的妻子不知如何,是否容貌依旧,甚至是否还在等我?诗人不敢再想,诗句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采薇》和《东山》采用不同的叙述视角,写出了对战争的不同感受,或描写军中诸事,或将笔墨倾注于家园,尽管关注点不同,但两首诗最后殊途同归,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如果将两首诗相互参看,这一主题更为突出,更为深刻。

此外,《采薇》中的士卒在冬季归家,“雨雪霏霏”,突出前路茫茫的孤独感,《东山》中的士卒在雨季归家,“零雨其濛”,加重忧伤的情绪。艺术手法上,两首诗都采用了复沓的形式,《采薇》用于前三章,《东山》则贯穿于整首诗。

诗歌可以有无数种写法,只要能打动人心,就是好诗。这两首诗是战争诗中的佳作,相隔几千年,读来却没有隔膜感,这就是优秀诗歌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喻守真.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单位: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采薇东山
东山由义井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红红的苹果
隐形男友
东山书院
曹娥江
白桦林
还魂之镜(中篇小说)
“采薇”意象释疑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