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博芳
摘 要:山西古建历经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中国古建筑的缩影,昭示出中国古建筑的显著特征。古建彩绘类别众多,主要有旋子彩绘、和玺彩绘等。其中更为丰富的是古建筑表面的油饰彩画。由于自然条件的腐蚀和人为破坏,许多古建筑表面的彩绘图案变得模糊残缺,不仅影响了观感,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重视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工作。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开展重视保护准备前、修复保护过程中以及修复后的相关工作。通过加固原有建筑彩绘,借助影像保留技术来保存古建彩绘,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彩绘修复;保护工作
注:本文系2020年度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非遗数据库项目“建筑彩绘(古建筑彩绘)”(jzxyfyk202030)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诸多文化珍品,其中古建筑作为重要文化景观遗产,具有彰显文化魅力与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古建彩绘形式,不同的古建表面绘有不同的图案。据相关文献记载,古建彩绘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便已经初现矛头。远古人类将颜料调成朱红色,用以装饰墙壁。到秦朝时期也有“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的建筑彩绘风格,发展到唐朝时期古建彩绘艺术已经十分盛行,讲究“雕梁画栋”,唐朝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逐渐成熟的时期。之后宋朝在《营造法式》中详细记载了北宋建筑彩画的构图形式、题材类型、图案搭配等元素,以朱、青、绿三种颜色为主,对当时的古建进行了彩画装饰,极大提升了古建本身的艺术魅力。山西作为古建保存较多的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建筑歷史,而且在数量众多的古建中,彩塑、壁画、琉璃数量十分繁多,堪称艺术精品。
一、古建彩绘的分类
彩绘是古建筑中所特有的一种装饰艺术。这一彩绘艺术通常绘制在屋顶、悬梁、房檐等地,还有绘制到其他部位的彩绘,比如柱子、栏杆、门扇等表面,在山西各地的古建中均可见到有修缮过的建筑彩绘,这些彩绘样式都是按当时的审美出发复原设计,不同建筑中的彩绘样式图案,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当属山西古建中保存最好的,经历各代修缮,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晚唐殿宇建筑的原型。山西大量的古建遗存,由于各种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使得这些古建上的彩绘图案愈加残缺不全、种类单一[1]。
(一)旋子彩绘
旋子彩绘又称学子、蜈蚣圈,属于中国古建彩画中的一种,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常见于宫廷、公卿府邸,这一彩绘的主要特点就是藻头绘有旋花图案,设计者通常将其绘制于建筑的梁和屋顶顶部,整体色调偏亮色,主要采用黄色和青绿色为主色彩,图案周边的线条使用金色填充,可以使图案整体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息。而且设计者还习惯采用一种浑金旋子彩画形式,主要是在建筑底面张贴金箔作为原色,然后将图案线条都用墨线勾勒,从而提升整座建筑的等级。虽然在山西境内,还未发现大面积旋子彩绘遗存,但在山西晋中地区有专门从事地方彩绘传承的艺人,将山西晋中传统的汉文锦彩绘传承发展,对后世古建彩绘研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和玺彩绘
和玺彩绘在我国古代应用于传统宫殿建筑中,清朝时期极为盛行。因为有了彩绘,那些历经风雨的古建才能用金碧辉煌、庄重典雅等词汇来形容。“金龙和玺大点金”便是形容古建主梁色彩特点的常见说法。和玺彩绘按照建筑规格、建筑等级与使用用途的不同,具体可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草和玺等类型。金龙和玺的主要图案为龙,常见于宫殿的主要建筑中,表示“真龙天子”之意;金凤和玺常出现于与皇家有关的地坛、月坛等建筑表面;龙草和玺多为寺庙建筑中。
二、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流程
(一)保护准备前的工作
古建彩绘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历经秦、汉、魏、晋、唐、宋等朝代,逐渐由简单形式转变到复杂形式,使得各建筑元素上的彩绘风格也各不相同,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色。如今在文物保护要求下,不仅要对古建进行修复和保存,而且要重视对古建筑上的彩绘这一附着物的修复与保护,恢复其历史审美和工艺价值。因此在山西古建彩绘保护中,需要进行彩绘保护准备工作。相关部门在准备工作中,需要首先对古建进行测绘,绘制相关图纸,精确测量古建的各部位数据,有利于测绘的后续研究。其次要对测绘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与图纸上的古建尺寸、彩绘面积进行等比例复制,接着再进行拓描、摄影,选取性能较好的纸张固定到彩绘图案表面,然后用抹布或者尺子轻轻拍打,反复几次之后便能将彩绘轮廓拓印到纸张中,最后将拓印纸张整理成稿[2]。
(二)修复过程中的工作
古建彩绘修复过程中受材料、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容易破损或老化,传统的保护做法只是在彩绘残缺的地方进行设计重画,或者将破损或老化的彩画消除,按照原来风格重新设计。之后随着技术进步和修复观念的更新,目前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原真保护修复的做法。这一方法针对古建彩绘的残缺状况,对其中残缺较为严重的地方进行评估和记录,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和修复实验,对残缺的古建彩绘进行细致清洗、色彩加固、局部修补等工作,最大程度保存其原有材质,同时还要对处理修复过程进行摄影记录,用于今后继续完善和评价,这一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保护效果。
(三)修复之后的工作
相关部门在对古建彩绘文物修复之后,还需进行后期跟踪监测,进一步检验保护材料和工艺的质量和持久性。对此,相关技术人员可采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对远距离的彩绘图案进行检测,及时将彩绘修复之后出现的各种状况上报备案,整个跟踪监测过程需要持续2~3年,根据彩绘的保存状态,整理所有的摄影记录,作为今后保护工作的参考。同时,还要对彩绘修复之后形成的材料内容做档案整理,最终形成文献资料、勘察报告、文献档案、监测记录等形式,并按照相关部门有关程序,将这些文献资料存放到图书馆或者官方网站中,方便学者与群众的需求[3]。
三、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措施
(一)加固原有建筑彩绘
如何妥善处理古建彩绘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是当前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一般相关部门的处理办法不是保持原状,就是重新彩绘,或者干脆对彩绘图案纹理全部统一处理,不再复原。这三种做法从科学角度分析,一定程度上将古建彩绘蕴含的历史信息及美学价值进行了消除或弱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可对整体古建进行整修加固,比如缩短进深、加圈内墙、增设砖瓦,如此能够有效避免自然条件的腐蚀和分化。而且还可在古建旁边增设展览台或展览架,以原样绘制的方式缩小比例置于展览架上,如此即便原有彩绘图案出现残缺也不影响游客对其原来模样的想象和对照[4]。
(二)借助影像保留技术
當前信息化时代,要想深入保护山西古建彩绘文化艺术,相关部门可引进数字化技术及智能设备,对古建进行全方位影像采集,丰富古建图像保护形式。首先,山西古建相关保护单位可引进智能AR技术与5G技术设备,比如人工服务器、彩绘传感器、电动彩绘修复仪等,通过人工远程操控,启动设备中的影像采集功能,将古建上的彩绘图案形成智能数据构建虚拟古建彩绘模型,大众可在线上欣赏古建彩绘艺术,避免到现场对文物的破坏。同时,山西古建相关部门还可采用大画幅相机、飞行器等设备对古建表面的彩绘进行摄影记录。比如可举办山西大宅院彩绘摄影主题,将山西的不同宅院从远到近、从动到静进行图像录制,制作成动画、漫画等图像形式,使所拍摄的古建彩绘细节清晰明了。在使用飞行器对山西宅院古建彩绘拍摄时,要注意远景近景的切换,从不同角度捕捉彩绘的纹理、色泽及图案勾勒变化,彰显古建筑的威严与古朴。
总而言之,文物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将文物实现长期保存,不能改变文物形状,而要尽可能采取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及其他方式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和文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将文物固有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对于山西古建彩绘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修复,相关部门今后可在悉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减少人为破坏、规避自然因素影响,如此既能大大降低历史文化的流逝,同时也能减少古建彩绘修复和保护中造成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李甜甜.地方古建保护的新实践:以山西广仁王庙为例[J].文物世界,2019(11):52-53.
[2]李慧.建设古建产业园 发展山西古建产业[J]. 山西建筑,2017(24):206-207.
[3]郭娟娟.创意旅游视角下的山西古建筑旅游开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13-14.
[4]张建军.山西木构古建五十强[J].区域治理,2019(5):23-24.
作者单位:
晋中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