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适 徐雁冰
摘 要:在世界艺术潮流中,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都占据着重要席位。中国版画独特的手工技法使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作为日本传统日常生活的写照和市民心理的描绘,浮世绘是日本版画文化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概述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来了解中国版画与日本版画之间的微妙联系。
关键词:浮世绘;中国版画;渊源
一、中国版画
汉语中的“版”字是由“反”与“片”组成,以字面来理解,反片恰好是对印刷原理最为形象的描绘。中国古代版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巧妙地运用“留黑”的手法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近现代有关的学说中,追溯我国古代雕印术的出现,有从东汉、隋唐等不同的说法。《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的出现,证实我国隋唐便已有雕版印刷术。学术界普遍认为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刻本《金刚经》扉页(图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作品,发现于敦煌莫高窟(今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全书文本共七页,呈长卷形式。画面图形饱满严谨,刀法纯熟,线条清晰有力,浓密流畅,墨色均匀。卷首即木刻扉画《祇树给孤独园》,描写了释迦佛坐在祇树给孤独园的经筵上说法,弟子须菩提正在跪拜听讲。佛的左右前后,立有护法神及僧众施主十余人,上部有幡幢及飞天。这是我国雕刻佛画中珍贵的艺术遗产,表明雕印版画在唐代不仅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艺术水平上也达到了较为成熟和精妙的程度。
我国发现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是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它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完美的雕刻方法和强烈的韵律。元宋朝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木刻稿构图完美,风格高雅。并且风景图开始出现在经文中。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的辉煌时期,由于小说、戏曲的兴起,印刷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明代的独幅版画,尤其是书籍的木刻版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局面。其间出现的优秀作品为后代的版画发展做出了非常好的铺垫,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闪光点、艺术结晶。
在中国史上,不得不提的是解放思想的先驱鲁迅。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们知道鲁迅弃医从文,文章写得很好,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喜欢木制版画。他对于版画有一种痴迷、一种情结。鲁迅曾说:“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版画界把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作为纪念新兴版画运动的开始。鲁迅也是新兴印刷业的先驱。从1929年开始鲁迅以编印画集和举办版画展览为青年提供参观和学习版画的机会。编印出版的版画图册先后更是多达12种,国外版画就有10种,版画包括《士敏土之图》《一个人的受难》《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在上海举办外国版画展览4次,“西洋木刻展览会”展出作品70多幅,“德国作家版画展”展出作品50幅左右,“德俄版画展览会”展出作品66幅,“俄法书籍插画展览会”展出作品40幅。此外,鲁迅还合资编印了两部中国画笺谱,分别是《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出版加再版约印400部。晚年,他不顾病情,致力于推动新兴版画作品的创作,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被称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同时,鲁迅还有着“收藏版画第一人”的称号。除中国版画外,他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原拓有2100多件,作品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位版画家。
二、日本版画
日本版画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03-1868)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下阶层兴起,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诞生。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是浮世绘,它是以普通人的审美意识为基础的世俗反映,它表现了平民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民俗的体现载体。浮世绘的字面意思是“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本来是指虚幻的世界生活,内容表现了城市的生活、人物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具有积极意义的世界精神。浮世绘与日本江户时代新市民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作为世俗绘画的基本元素,浮世绘的绘画题材广泛,对江户时代市民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在亚洲和世界的艺术中,浮世绘代表着一种特殊的色彩和丰富的外观。浮世绘木刻技法不追求用刀雕琢木雕的味道,而是注重木质质感的效果和线条的流畅性。它用欧洲的透视远近法来描绘街景、走廊和剧院,并且经常与绘画、雕刻、印刷结合,使其作品更丰富。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除开山祖师菱川师宣外,最著名的便是锦绘的发明者——揭开了浮世绘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但在艺术界,风景绘狂人葛饰北斋的名字总是与浮世绘联系在一起。葛饰北斋是一个中国迷画家,喜欢《西游记》和《水浒传》,因此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印成绘本。在此过程中,葛饰北斋还不断吸收中国画的艺术长处,中国画技法的造诣日渐成熟。在创作《神奈川冲浪里》前,葛饰北斋已经学习中国画六十年,深受中國画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浮世绘代表了日本的艺术,而葛饰北斋是浮世绘的主角。浮世绘不仅对日本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欧洲艺术家复制葛饰北斋的作品,他们模仿葛饰北斋的风格,沉迷于葛饰北斋的异国风情。就像莫奈让妻子穿日本和服;凡·高著名的《星月夜》里的卷云也是受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在音乐方面,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创作了交响诗《海》。日本浮世绘艺术使日本文化在西欧兴起,它不仅推动了绘画从印象主义向后印象主义的转变,而且对西方文化向现代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日本浮世绘与中国古代版画
在日本浮世绘和中国版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法形式:如浮世绘中的丹绘、红摺绘、锦绘、浮绘、蓝摺绘等;中国版画的制作工艺也不断进步和改进,出现多色套印、版印手绘、漏版印刷、墨拓等。
日本浮世绘形象的发展可以说得益于中国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通过从中国画中汲取灵感和精华,再结合自身发展融合了民族传统艺术,从而开发了新的风格、新的技术,创造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后来又向西方学习,丰富了浮世绘艺术表现语言,增加了与西方艺术的共鸣,使浮世绘的接受度更高。中国版画和日本浮世绘是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中日两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交融互鉴,双方人民在文化艺术领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
中国作为雕版印刷术的创始者,是版画的原创者,而浮世绘是从版画中细分出来的艺术枝桠。这两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似的生产工艺,它们都是以多色木版为主要制作工艺。中国版画和日本浮世绘这两种艺术不是来自宫廷或文学,也不是来自上流社会,而是来自普通百姓,反映了创造、运用和重视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的人们的审美需求,但是,日本浮世绘与中国绘画在社会功能和艺术传统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审美趣味不尽相同。中国的版画大多选择人们喜欢看、喜欢听的题材,反映出一种乐观的心态,开放宽广的民族性;而日本浮世绘版画多略带伤感,表现出日本民族细腻、敏感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态度。
四、结语
中国版画技术推动了日本浮世绘的诞生,但浮世绘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开拓创新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版画是浮世绘创意灵感的起源,但浮世绘的风格获得了欧美艺术家的喜爱,融入了欧洲的艺术形式。或许审美意识和艺术美学的发展有着国界,但我们要学会去感知与学习其他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小玄,朱彧.中国版画艺术源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宫竹正.浮世绘的故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