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积累的过程。那么要提高语文能力,仅仅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课内向课外延伸。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但我们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鉴于此,我对如何衔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现将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做法梳理如下:
一、教会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是结合我所教的五年级语文教材来谈谈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四到”法
在教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二的时候,学习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三到”对你有什么启发后,再让孩子们谈谈读书时仅仅这“三到”够不够,还应该加上什么才行。孩子们都认为读书除了朱熹说的“三到”,还应该加上一个“手到”。 因此总结出所谓精读“四到”法指导学生精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速读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些长的文章,我常常教给学生以下三种方法以提高阅读速度:(1)连词成句地读,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更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阅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请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3)边读边想法。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3.摘录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个学期我都精心设计一本漂亮的读书笔记本子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文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每一星期老师收来查阅三次,再结合班级的读书活动,不定期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这样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孩子的语文素养就在点点滴滴的阅读积累中悄然得到提升。
二、课内引领,课外阅读
1.沿着课文找书读
要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备课环节尤其重要,我一直都喜欢用组块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设计好每一个板块,比如上《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我目的拓展孩子們去读巴金的《家》这本书,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梳理信息的方法,我介绍完了作者后,用一个板块“找一找,梳理作者读过的书”,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她在这篇文章中讲到了她读过哪些书呢?请画出来。”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了这些书,《七色花》《血仇记》《刘胡兰小传》《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家》,我重点给孩子们介绍《家》,鼓励孩子们找这本书来读,利用我校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共读一本书与——《家》”交流会,从而教会孩子们一种读书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不少孩子用这种方法,读完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
单篇文章和整本书犹如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我始终认为不要一来就开始弄整本书,尤其是阅读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课堂上,教师们很重视提问的设计,有效的设计都有“刻意”的痕迹,都包含方向,学生只要顺着教师引导的方向走,总能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当需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他们又该往那个方向阅读呢?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帮助学生顺着他们的思路,整理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阅读途径。
3.从读整本书到读一类书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都是关于神话故事的文章,在教《猎人海力布》这篇文时,我在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来源,民间故事语言特点。在教《牛郎织女一二》这篇文章时,我重点指导孩子们去说说这个故事,可以加进大胆的想象,然后我让孩子们去找一找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来读读,举行一个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看到的故事分享出来。从而推荐《中国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和《欧洲民间故事》给孩子们去读。
三、开展活动,坚持阅读
1.共读一本书活动
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领者,首先要自己读好书,再去引导学生。而教师与学生读同一本书后,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拓展,使教学效果更显著。例如:本文讲述的人物,本文的故事情节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此外,引导学生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指导他们
进行阅读学习上的交流,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从而保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读书分享活动
每个学期,我都会不定期地举行读书分享活动,通过这种读书活动能让学生们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在书中陶冶性情,增长才干,感悟人生的真谛。
3.写读后感比赛活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贤们关于写作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语感,才能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修养,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阅读对写作有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事实上,写作对阅读具有反作用,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首先要做好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建立适合学生的教育体系。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途径,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好严实的基础。
注:该文是202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的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2020YQJK50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四小 曾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