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联合CT扫描与核磁共振诊断有效性

2021-06-15 06:15李哲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符合率原发性肝癌

李哲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联合CT扫描与核磁共振诊断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介入治疗,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占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测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CT扫描,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诊断与预后评估过程中的诊断效果,继而探究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介入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病灶查出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效果显著,准确率高于CT扫描技术。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多与慢性肝脏疾病有关,介入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常见措施,为探析CT扫描与核磁共振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抽取已确诊的120例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介入治疗,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占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测方式,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2~75岁,平均(42.85±4.18)岁;病程4~20年,平均(12.28±4.88)年;对照组患者接受CT扫描,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3~76岁,平均(43.12±4.75)岁;病程3~20年,平均(11.98±4.45)年;两组患者均符合肝癌诊断标准,均为原发性肝癌,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消瘦、间歇性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严重凝血功能疾病者、运动、认知功能障碍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CT扫描方式,选择仪器:西门子64层螺旋CT仪,指导患者做好准备,调整呼吸顺畅,屏气接受全肝扫描,持续进行增强扫描,选择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剂量:80~90mL,随后维持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给予造影剂后,均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扫描后分析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诊断方式,选择仪器:GE Signa 3.0T超高强度核磁共振成像仪,选择成套的体部相控阵线圈,持续肝脏MRI检测,检测前指导禁水4h,选择仰卧位,腹部环绕线圈,行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对横截面、矢状面进行多平面扫描,矩阵为205mm×256mm,并由影像学医师阅片讨论后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之间的差异与介入治疗后的预后评估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统计数据,将其纳入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 (n=60)

2.2 两组患者预后评估对比

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查出肿瘤病灶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Kappa检验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阅片医师结论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评估结果对比(n=60,n/%)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临床病死率,在众多的恶性肿瘤类型中,其致死率仅次于胃癌,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每年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1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中的45%;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肝癌的发生率仍在不断提升之中,可见,针对原发性肝癌,加强早期监控与预后评估十分关键[1]。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肝区疼痛,且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并在夜间或劳累后更加明显[2]。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逐渐出现肝区剧烈疼痛、全身乏力、纳差、食欲下降、腹水、肝肿大等症状,发展至晚期,肝区将间歇性出现突发性剧痛,且伴有休克的危险性,甚至引发衰竭,其中,进行性肝大、脾大、黄疸、腹水、水肿以及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常见体征,多在晚期出现。目前临床上,针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大多通过肝脏穿刺、腹水或胸腔积液中找癌细胞、腹腔镜检查、等渠道实现,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CT扫描与MRI诊断方式逐渐占据主流,也是当下进行原发性肝癌诊断最有利的检测途径[3]。

CT扫描的优势在于软组织分辨率高、速度快、具备横断面成像,能够对肝脏病变情况准确定位并将之定性,在增强扫描后可确定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实施CT扫描时,通过对比剂流动情况还可观察到肝脏在不同时段的血液供氧状况。通常当疾病处于动脉期时,病灶显影会显著增强且呈现高密度状态;当病灶处于门静脉期时,强化程度降低,显影呈现低密度状态帮助诊断了解血管受侵情况;当病灶处于平衡期时,对比剂流出,此时识别性较差,是最容易出现误诊的阶段。MRI诊断的优势在于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层次多方位成像且不具备放射性,对疾病的判断依据在于了解肝脏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在增强扫描下血液灌注成像更为清晰,肝实质信号有所增强,从而强化对比度,这是降低误诊及漏诊率的关键。对原发性肝癌实施联合CT诊断与MRI诊断可避免单一诊断存在的局限性因素,对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三种图像结合诊断,清晰反映软组织情况,提升软组织分辨率。本次研究发现,通过CT扫描与MRI检测,均能有效检出原发性肝癌的病理情况,相较之下,MRI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诊断优势,且在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更具优势,可辅助医师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4]。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效果显著,准确率高于CT扫描技术,适用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5]。

猜你喜欢
符合率原发性肝癌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