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若干框架思考

2021-06-15 02:01王爱国教授博导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商业会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数字智能

王爱国(教授/博导)(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在“新文科”建设和新技术发展背景下,传统会计相对于数字中国建设对其的新需求,相对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企业的全面发展,其自身的知识局限、技术短板和能力不足难以克服,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其演化发展的必然。因而亟需在“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集群迭代发展基础上,基于会计拥抱技术之逻辑,通过会计学专业与数字信息通讯技术的深度融合,科学界定“智能会计”这一新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重构或新建“智能会计”这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下的会计科学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交叉、互动、创新和突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本文对此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智能会计的科学内涵与学科定位

智能会计是数字经济的产物,也是数字企业的要求,更是传统会计自觉拥抱新兴技术的必然结果。

(一)智能会计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建设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传统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裴长洪、倪江飞、李越,2018),数字经济的诞生和发展是迅速成长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相融合的结果(许宪春、张美慧,2020)。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渗透于各个生产环节,并逐渐改变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种类和比例(余文涛、吴士炜,2020),其快速演进带来了经济社会系统发展形态和运行方式的全面变革(张路娜、胡贝贝、王胜光,2021)。在当今这样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应当充分利用“大智移云物”等新兴技术,应当充分认识到数据价值的重要性,应当重视数据实时收集、实时分析、实时沟通的价值(杨焱、王舰,2021),可见,数字经济实际上就是数字产业与实体或虚拟经济在技术、管理、模式和实践等领域或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共生发展,通过新技术迭代发展和不断赋能,最终所形成的一种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新经济业态和新发展范式,其重点在“产数融合”,也就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升级的新途径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建设数字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改造提升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2020年8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企业是数字信息技术向企业全方位渗透影响的结果。建设数字企业,旨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快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众所周知,会计是通过反映和控制一个单位的价值或资金运动,来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服务的,理所当然应该跟上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通过传统会计向智能会计的转型升级,不断适应经济管理对会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要求。也就是说,智能会计恰恰是在新技术、新经济和新管理背景下会计转型发展的方向,在本质上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活动,一项以数字经济为前提、业财融合为基础、财务共享为平台、人工智能为支撑,在宏微观经济管理领域,主要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支持作用的人机共生、协同进化和管理赋能的会计管理活动。

智能会计具备了数字经济、数字企业建设与发展所要求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特征。其数字化特征,是会计信息化的进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才是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化尤其是经济业务数字化,是会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没有业务和会计(含:财务)的全面数字化,就根本谈不上智能会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其自动化特征,是会计核算的人工替代。在后工业文明时代,会计核算中的重复性、程序性的工作,必然要通过机器或装置中的预设流程或程序来自动完成。我们平时所担心的将要消失的主要是具备以上特征的会计岗位。在智能时代,会计管理——主要是会计决策中的那些创造性的、战略性的,也就是“仰望星空”的会计事情,将会在大数据基础上,运用机器或装置的强劲算力、开源算法,通过会计工作者与AI的完美合作或结合,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慧能力,这将是智能会计最重要的发展方面和着力点。

(二)智能会计的学科属性与定位。传统会计是分科、分专业的。“分”的好处是便于深入地开展会计科学研究,便于会计知识往深处挖掘、向厚处积累,便于形成特定的会计研究范畴、方法、概念和手段,当然也便于提高会计专业化程度、增强会计就业靶向性。传统会计的这种“分”的思维源于文艺复兴及其以后的工业革命,是大工业革命初期所强调的社会分工在会计领域的具体映射。只有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才能适应流水线式的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但是,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也就是以数字化、智能化、敏捷化为突出特征的生态文明时代,传统会计所服务的经济业务和管理活动都发生了深刻而颠覆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属性,要比工业文明时代复杂的多。一是复杂性特征,即经济业务和管理活动越来越充满多样性、异质性、分化性、交互性、创新性和迭代性,且越来越超出会计认知限度,具有不可预知和无法企及性,单一学科或知识或简单性范式及其方法已无法认识和处理。二是整体性特征,即业务和会计(含:财务)越来越“同时存在”“互相依存”“交互作用”,呈现出时间、空间、生产、消费、要素等的整体性或一体性,预置性、局部化、片段式、静态化、事后性的会计处理实难如实反映。三是系统性特征,即业务产生数据,互联聚成大数据。现代管理需要的是所有数据,尤其是非货币性、非线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会计反映不仅是经济活动货币性量的方面,而且也是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功能、环境的相互关系质的方面,也就是要提供考察系统所需要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数据。四是生态性特征,即企业是一种生态,在产业和行业生态系统中居于一定的生态位。企业组织内外部的生态性,也就是要素及其关系的和谐性、协同性、平衡性、有机性和共享性,越来越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智能会计的提出和发展,正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复杂化、整体化、系统化和生态化趋势,其核心要义就是“交叉”,也就是“一体化”理念和“共同体”意识,具体就是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迭代发展基础上,财务与会计、对内会计(财务会计)与对外会计(管理会计)、经济业务与会计或财务活动等要深度地融为一体。

与传统会计一样,智能会计也是一门科学,除具有会计学的一般学科属性以外,还具备了显著的跨门类、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交叉性特征。智能会计“交叉”的外源性动力,来自于数字经济和数字企业对会计的新要求,根源在于传统会计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知识屏障、技术短板和能力不足,需要学科的交叉、知识的渗透予以克服;智能会计“交叉”的内源性动力,来自于会计本身所具有的技术性特质,亦即通过技术加持,也就是会计知识与新兴技术的深度完美结合,来提升会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使会计信息越来越逼近经济世界的现实。

需强调的是,智能会计的交叉性,具体体现在会计与“大智移云物区”等新兴技术的渗透融合,与理、工、法、文等学科的交流互鉴,打破会计专业内部的知识或课程壁垒,以及这三个方面之间更为复杂的交叉问题等四个方面。概括地讲,智能会计是在数字、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会计科学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产物,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具有计算会计科学属性,主要涉及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预算、会计控制、会计评价和会计共享等会计管理主要方面的全面智能化。

现在来看,把智能会计视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在理论上是自洽的,而且也有充分的政策依据。2020年10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消息,成立交叉学部,并作为第9大学部;2021年1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新设交叉学科,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可以说,为支持交叉学科设置与发展,从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上如此迅速与到位,这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上还是极为罕见的。智能会计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时机,突出、强调和研究它的交叉属性,积极发展,而不是拘泥于管理属性。

二、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本着大胆探索、谨慎求证、勇于实践的原则,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应着重解决以下六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智能会计建设阶段,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必须回答“人才培养的靶向是什么”,即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传统会计主要面向资本市场,培养能够为现在或潜在的股东、信贷者和其他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知识型专门人才,主要发挥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功能;而智能会计,除此以外,着重面向整个经济管理领域,培养能够为企业管理尤其是管理决策提供大数据分析和辅助信息支持,发挥的是“参谋”或“助手”职能,具体应着重夯实经管基础、深化数统理论、融合信息技术、优化会计知识,以及训练数据分析和计算机编程能力,具备战略思维,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输送智慧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和应用型拔尖会计专门人才。

(二)拟定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后,“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符合哪些具体标准或规格要求的人,就成为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传统会计坚持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会计专门人才或职业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的是会计专业知识和执业胜任能力,其中在知识要求上主要强调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通识知识,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和数学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能力要求上主要强调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和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表达、沟通、信息获取、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公共能力,和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智能会计,针对的则是会计知识与新兴技术集成融合的通识人才或复合人才的培养,除了应具备传统会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外,突出的是“专业知识+新兴技术+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及其之间的交叉、交流和交融,更加强调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知识与会计的结合和新技术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前沿应用,以及法治思维、契约精神和道德操守等方面的素质塑造。当然,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具体拟定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也就是在构造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框架、人文素质要求和共享价值体系时,应该因循自己的办学历史、赓续自己的办学精神、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挖掘自己的办学优势,并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协同融合效应。

(三)重(新)构智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关乎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靶向”和“培养什么人”能否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智能会计“怎么培养人”的关键问题。传统会计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而智能会计所要求的课程既广又深,体系更为复杂,在既定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课时学分资源约束下,要实现会计、科技和决策(管理)的深度融合,就应该整合甚至压缩传统会计类课程、调整或优化通识教育类课程、增加技术方法类课程和数学统计基础类课程,也就是需要全面优化或改造传统会计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编教材内容。具体可以按照数据来源、流程设计、共享运营、决策支持、可视化展示和审计监督等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先后顺序,在强调系统中的数据、流程中的会计、目标中的方法、运营中的决策、对象中的可视化和全域中的监测等基础上,重构或新构智能会计学、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和智能审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思维图

(四)设计或优化智能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关乎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及要求的达成度。笔者认为,智能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应该基于“一体化”理念、整合思维和协同模式,强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等基础知识学习,增加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R语言或Python高级数据分析等技术或工具知识,拓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人文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素养,夯实国语外语表达和文本处理能力等语言沟通基础,培养基于企业经济业务或经济活动的会计数据源、Python和SQL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场景和流程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营运、管理预测与决策等智能化财务决策和财务数据建模、财务分析及可视化以及大数据驱动审计创新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尤其要强调在掌握会计核心课程内容和数据分析技能基础上,结合企业真实场景,运用数据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最新知识,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决策或财务决策的动手能力。

(五)创新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相对单一,注重第一课堂,也就是传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互动性,教与学脱节,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往往是两张皮。而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将知识、感知、实践有机衔接,将校内与校外、专业与职业、课堂与实训连接起来,实现链接化和一体化培养。在创新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时,要以党和国家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成人成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思政统揽和引领课程思政,使技术教育、产教融合贯穿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和技术课程的协同育人效用,突出学科专业与就业结合导向,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鼓励“科研转化型”教师广泛参与,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采用线上线下、模拟仿真、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和外聘专家导师库,促进学界与业界的实质性融合,形成产教研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筑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生态。

(六)重塑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重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把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变成师生员工的全员自觉意识,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学习和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鉴于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对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支撑条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职员这三个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教、学、管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以“质量为王”的自循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强化价值引领、促进知识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和打造质量文化,最终实现目标与资源的统一、知识与技术的融合、新课与教材的提质、校内与校外的协同、文化与生态的进化。

三、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

(一)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智能会计专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在“新文科”建设精神指导下,依据会计拥抱技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紧紧围绕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心任务,凭借智能会计实验班这一实践载体,以“双一流”学科和“双万”专业建设为政策支撑,不断优化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努力打造教学组织、学术交流和产教融合等三大系统和支撑平台,形成能够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的稳定、和谐、美丽的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主要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会计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二)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1.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分析数字中国建设对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群融合迭代发展,必然带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产业范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数字化,必然推动整个社会由“信息互联”迈向“价值互联”的新时代。当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企业建设已经走向了全面启动发展的快车道,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会计所服务的经济管理场景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那就是: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和一切数字智能化。会计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技术和素质等方面被赋予了智能化的新要求,具体是哪些要求,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关联关系,是一个怎样的逻辑框架体系,凡此种种,都需要从需求端入手,全面加以梳理和分析。

2.从供给侧着眼,调查研究高校会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当前会计专业教育,涉及学校多、学生规模大,其培养标准和规格要求主要是基于社会分工的人才需求来设计和安排的,对数字和智能时代会计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技术性、交叉性和智能化知识和能力特质反映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供给侧入手,通过田野(实地)调查等方式,系统研究现行会计教育是否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特别要研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之间,在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具备了哪些优势与特色,形成了哪些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或做法,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在这些方面具备哪些优质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3.统筹供需两端,系统回答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当今会计面对的也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一个到处充满“灰犀牛”“黑天鹅”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抓住时代的脉搏、踏准时代的节拍,努力适应这个时代,也就是在供需两端深入分析和调查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探究会计为什么要转型、应该怎么转型和转型后的会计是什么等三个所谓的“黄金圈”问题,并进一步回答,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解构其知识结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为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4.遵循守正创新,准确厘定智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标准要求。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培根铸魂,通过典型调研和问卷调查,系统研究如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发展的智能会计拔尖人才。一要扎根中国大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准确回答“人才培养的靶向”“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数字和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三要以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为引领,着重研究如何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充分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四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探寻如何塑造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达到“完人”教育目的,实现“道”与“术”、“安身”与“立命”的有机统一。

5.坚持交叉融合,科学优化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是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智能会计专业建设要以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交叉、交流、交融为基础,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一要研究通识类、数理类、技术类、会计类和专题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逻辑性和适配性。二要研究传统会计与“大智移云物区”等新兴技术的渗透融合、理工法文等学科的交流互鉴。三要研究如何打破传统会计专业内部的知识或课程壁垒问题,尤其是既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整合优化问题。

6.秉承理实结合,深度打造交叉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智能会计师资队伍。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师资队伍是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保障。当前分科分专业式师资队伍,已经不符合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对知识整合型、一体化和国际型师资的新要求,应系统研究:一是既有师资如何培养提升、升级升维;二是新纳师资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门槛”条件;三是校内校外师资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机制;四是科研成果如何回馈提升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五是如何落地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7.以技术为先导,创新智能会计专业人才教育教学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先导是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和基础。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仅要吸收融合新兴技术,来改造和丰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其教材内容,而且更要通过校际、校企、院系、产教等合作,采用定制订单培养、联合委托培养、荣誉精英培养等多种方式,建立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线上线下的全时生态育人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力量凝聚办学的新格局。

8.立足发展大局,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智能会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氛围。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是全面推进智能会计发展的硬机制和软实力。知识很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文化生态,应系统研究:一是智能会计所处的商业和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二是人为什么必须与AI合作,人为什么必须具备与AI合作的能力;三是如何培养员工数商、形成数字文化;四是建立何种制度体系,来推动数智化思想革命和组织重构。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数字智能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