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

2021-06-12 01:25刘燕妮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刘燕妮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石,是教育之本,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出发点,具体探讨怎样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效性、德育工作、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70

1.概述

1.1德育工作的含义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之一。从长久以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规律来看,学生想要获得健康成长以及发展完善的人格和个性,德是主导因素,它对智、体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目前也十分强调素质教育,所以,更应当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只有这样,优良的教育环境才有可能被创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生活、学习以及创造,德育工作必不可少。

2.目前现状

2.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

根据我们的研究调查显示,在德育工作中,“说教”以及“形式主义”是常见的两种形式,比如,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孩子们为了赢得比赛,即看谁献的更多,将小面值的人民币换成大面值的人民币,这种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容易给中学生带来错误的观念,是一种畸形发展,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

2.2德育教育以追逐名利为中心

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的重点,但其实施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学校以及行政部门依旧采用考分制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衡量,这种教育模式将分数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好坏的标准,与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德育教育就成为了“花瓶”,没有发挥其本身的功能。

3.对策分析

3.1利用好教材本身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在法治社会中,既要学会以法律为武器,又要懂得自觉遵法守法。而道德对人们的约束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无形中的不成文的规定,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规范我们的行为。因此,法和德两者相辅相成。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内容,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向。

3.2在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

道德与法治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其中的课程内容来源于我们真实的生活。因此,以初中生实际的生活逐步开展课程建设,将德育工作渗透在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敏锐的嗅觉,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故事,了解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喜欢的话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將课程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对于人生、生活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也是重要的教学部分,它具有指导的作用,但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过度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而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把理论和个人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明白理论的总结来源于生活,同时理论也是日常生活的基础。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七课亲情之爱为例,这一单元分为了三个模块,家的意味,爱在家人之间,让家更美好,但其实他们都有同样要表达的东西,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是家。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古人所说的“仁”又分为了很多种,“仁义”是“仁”,“仁爱”也是“仁”。但无论怎样变化,其本质的核心就是“爱人”,可以理解为你重视一个人、尊重一个人、关心、同情一个人,都是“仁”,但即使教师这样解释了,依旧有学生会有疑问,“怎样才是爱一个人呢?”而此时教师就可以请学生来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间温馨的故事。教师需要从学生讲述的故事中,把关于“爱人”的核心观念提炼出来,然后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对“爱人”进行抽象化的理解。比如有同学说有时候看到妈妈下班回家累了躺在沙发上,本来肚子饿了的自己想让妈妈做饭,但是看到妈妈疲惫的样子,乖乖的走进了厨房自己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又或者是看到疲惫的爸爸,为爸爸倒一杯温水,主动关心爸爸的工作,这都是“爱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爱”。虽然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才可以体现亲情,体现爱,所以这些小事都可以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纽带联系的更加紧密,让这个家变的更加美好。因此,教师也应当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如何爱人。比如,自己打扫好家里的卫生,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吃完饭主动刷碗等等。

3.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还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其人文性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其课程内容以及教学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民族精神、人类文化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而传统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发挥学生主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人教版第六课师生之间为例,在经济越来越发达,教育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师生如何相处成为一个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辩论大赛,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师生应当如何相处”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增进师生情谊有什么好处”等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倾听者,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促进了师生的情谊。

4.总结

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除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之外,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格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德育教育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玉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04):145.

[2]朱柳霖.新形势下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5(12):94.

南县立达中学 湖南 益阳 413200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