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夕松
【摘要】随着现阶段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所造就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是当前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自主探索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促进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 解题能力
引言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模式做出改进。特别地,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理念做出改变,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解题训练中稳步提高成绩并获得成长。
1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性
解题能力是指可以根据题目条件综合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思想、技巧灵活解题,并用简单精准的语言陈述解题思路的能力。解题能力同时也是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综合体 现。高中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众多,且分布较为分散,因此习题类型也是数不胜数,但每一道习题都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展开的,存在着一定的解题规律。伴随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是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的客观反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暴露出知识学习的薄弱之处,通过解题训练、纠错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应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稳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进而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2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加强对公式的理解运用
教师只有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使其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公式的应用,使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同时,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如若学生忘记相关的数学公式,也能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推出相应的数学公式,从而达到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的数学知识抓起,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基础抓起,深入解读教材知识,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整个知识之后,才能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重难点进行分析整合。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情况,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2通过问题讨论,寻找解题思路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经具有一定难度,教师使用传统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既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课堂问题讨论则不同,其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实现不同思想的碰撞,进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寻找到解题的思路。这比单一听教师讲解更加有效,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便于后续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特点、确定方式、确定过程。教师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在讲解完知识点后,针对学生学习水平设置一道经典题目,让学生以小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自分享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总结出对应题型的最便捷的解题思路,也能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且借助这一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3锻炼数学思维,强化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需要学生自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这也是现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一项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学会将抽象性知识点转化为具象性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期间,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具象转化,以辅助学生理解。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展示几种几何图形,并备注好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直观地观察图形,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内化,从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面对难以解决的数学题目时,自然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思考题目各个条件存在的联系,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寻找解题突破口[1]。
2.4探究同种题型解法,归纳不同的解题模式
要想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多种思考方式和多种解题模式,从而达到一题多解的学习目标。为使学生在解题能力提升上面做到最大化且有效化,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多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其实,在当今高考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就需要做好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创新。针对高考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好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面,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结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和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抛向空中,那么当硬币出现正反面及骰子出现不同的点数时,根据实例说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2]。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解题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知道,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解题思维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
参考文献:
[1]刘志乐.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2(15):57-58.
[2]陈静.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以高二数学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75-177.
[3]刘金凤.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07):90-92.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