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2021-06-12 03:34周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传承途径传统文化

周勇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而传统文化知识也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道德意识和健全人格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学科教学融合,从而协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文化素养。本文对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学语文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承;传统文化;途径

引言: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文明礼仪,教师可以将其合理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1]。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多数的传统文化放在现在也很重要,对初中生具有文化启蒙功能。在中学生中,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举例来说,传统文化中的儒学,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但还是有人赞美,尤其是它的精巧绝伦,如儒学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良好的传统文化知识,至今为人称道。中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学内容中应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學生能从传统文化知识中汲取精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教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使语文教育更有意义[2]。

(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

有众多传统美德都是在历史上传下来的,孝、仁、信、学等多种传统美德思想蕴涵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故事如《孔融让梨》和《凿壁偷光》都传递了传统美德,很明显,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古代留给当代人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师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古文诗词,营造文化氛围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文学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第三单元包括“唐诗五首”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除此之外,第六单元又包括“诗词五首”。整本教材中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李白《渡荆门送别》这首送别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并配合音乐来展现出诗句中描述的情景,特别是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所描绘的山随着平坦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奔腾之下的气势,仿佛流入辽阔的原野,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神来之笔。之后再着重指导学生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手法技巧与情感寄托等,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优秀的中华诗词,使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并可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把它念出来。此后,老师可在班上举行“诗文小能手”竞赛,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不断加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将对学生个人修养有积极的影响。老师也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果一些学生喜欢唱歌,老师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比如歌唱队,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掌握这些优秀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古典名著,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眼界。

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纲》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传统文学名著。《智取生辰纲》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情节,讲述的是杨志在奉命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的路途中,经过黄泥冈时被晁盖和吴用等人设计夺取了生辰纲的经过,反映了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底层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歌颂了起义农民的英勇才智。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或《史记》,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并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从而加深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初中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提高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现实生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资源,进而真正挖掘出悠久文明的精髓,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文言文故事交流会、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传统文化宣传周等活动。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乡愁》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小型的古代诗歌朗诵或现代散文朗读比赛,并鼓励学生自主找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创作的作品,他把乡愁比喻成了具体的事物,如邮票、船票、海峡等等,使人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绵绵怀念。而学生通过朗读与这一写作手法相似的古代诗歌,不仅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创作技巧的理解,并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也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引领其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公维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20(33):109-110.

黄慧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30):58-59.

猜你喜欢
传承途径传统文化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