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香立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医院校在推进此项工作时,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中医文化优势,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构筑实践协同机制,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突出自身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75-03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和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要载体。中央颁发的有关思政课相关文件均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了整体部署和要求,而且近年来,各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目前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一些中医院校与综合性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存在同质化的现象,部分中医院校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不明显甚至特色尚未形成的情况。因此,中医院校亟需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规律的前提下,构建突出自身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校须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多元实践育人平台,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疏解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一些困惑与迷茫,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其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一)课堂实践平台
课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之一,既无安全隐忧,又可全员参与,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可以通过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经典文献的研读,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及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通过对中医四诊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思主义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通过观看《百年中国》《辉煌中国》等历史记录片,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人民“四个选择”正确性的理
解,使其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结合近代中国“中医存废之争”,理解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可借助一些医患关系等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及时回应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在思索之中探求真理,进而提高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可以通过学生讲思政课的模式展开,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更深刻,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并为之而奋斗。当然,上述几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门思政课之中,而且可以相互采用。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也不只局限于以上几种,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情景剧等形式展开。
(二)校园实践平台
校园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窗口展开。中医院校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大学文化,如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缤纷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活动等。思政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用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将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同校园文化活动之间的联动并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能将抽象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在参与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洗礼。当然,要想取得理想的实践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前期进行周密设计与安排,并与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以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形成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社会实践平台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大课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必须利用好高校所在地的资源,搭建好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使学生深刻了解党史、国史并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勇奋斗史和艰苦探索史,培育并深化大學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大学生到社区、街道、村社等地进行义务诊疗、医学科普、中医药文化宣传、公益劳动、环境保护等志愿者服务,使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义务支教、西部服务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
(四)网络实践平台
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实践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能性。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在微信、微博和QQ等互动平台上设置专属账号,或在网络上开通实践教学网站,使仅局限于线下的实践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实践教学、发布实践任务,学生亦可随时随地上传实践素材,并针对社会热点展开讨论,学生还可将自己的实践作品投放到平台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又可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构筑协同实践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欲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并非思政课教师或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己之力就可办到的,它需要方方面面力量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推进。
(一)课程之间的协同
一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同。为推进和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央和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有思政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
节”,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实现实践育人。理论教学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缺乏社会实践的生动性与真实性,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并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和一,同时还能讓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
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因此,理论课必须与实践课相协同。二是思政课实践与专业课实践相协同。习近平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学人才的摇篮,责任重大,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但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之中,还要加强思政课实践与专业课实践之间的协同。陕西中医药大学制定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导意见》系列文件,使“课程思政”贯穿于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同时加强思政课与专业之间的协同性。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时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注重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向同行,达成协同育人之目标。
(二)部门之间的协同
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上是将学生所学理论转化为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过程。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地、落实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一是校内各部门之间相协同。学校教务处、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通力合作,针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短板制定实践教学培训体系,尤其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合的着力点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深化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并将实践教学成效与思政课教师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密切沟通与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经常举办许多学生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而这些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和某些重合性,因此,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同时为避免学生重复活动,防止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出现实践走过场的情况,这几个部门之间应当协同配合,制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以提高其实践活动与实践教学的效果。二是学校、家庭、社会相协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广阔的校外实践空间,因此,除需要校内各部门间的协同外,还需要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相协同,为实践教学提供宽松的实践环境。然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3]。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及社会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社会也应尽全力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实践基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真切地感知社会、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使高校不断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过强、家国情怀深厚的优秀人才。
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具有环节较多、程序繁琐、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等特点。而思政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总设计师”,担负着整个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过程的沟通、组织及指导、实践教学后期的考评与总结等工作,因此,为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及达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当前思政课教师大多存在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现象,所以,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培训
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专题培训是非常必要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3]。强调思政课教师在广泛的实践中坚定信仰,注重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而目前思政课教师培训多以理论为主,为满足教师的实践需要,从供给侧入手,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相关专题培训无疑相当重要。国家、省区及学校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培训,通过实践教学培训,深化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使之能真正地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从而达成实践育人之目标。实践教学培训可以采用“云”工具,如雨课堂、智慧树、蓝墨云等,有助于加强研修教师与培训专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解决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达到培训目标。
(二)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广阔的实践锻炼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功用。为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需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思政课教师可到校内外相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参加边远地区支持活动、参与地方扶贫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国内外考察调研、加入公益活动及志愿服务队伍等。使广大思政课教师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坚定理想信念,并将实践之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的能力。当然,要想使广大思政课教师能够切实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高校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还是十分必要的,如通过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将实践锻炼与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以此激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个人实践教学能力。
(三)思政課教师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政课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递价值、传播真理,同时还要担负着塑造灵魂、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渊博的知识储备。思政课教师仅仅依靠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无法完成重任的,必须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储备,并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处处学、时时学,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注现实,把握最新的理论成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及鲜活的真实案例针对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和思想困惑及时答疑解惑。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需要教师有序地组织好学生,控制好教学环境,维护好教学秩序,处理好突发事件,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沟通工作,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媒体技术。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记录片、情景剧、微电影、微视频等,这就涉及到剧本和拍摄器材的准备,制作过程中的布景、取景、拍摄,制作后期的视频剪辑、配音、配字幕等工作,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如果思政课教师媒体技术相当匮乏,就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媒体技术。最后,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储备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思政课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中医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同时指导学生从人文视角调研考察专业实践与校园医学活动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之目标。
总而言之,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医院校在推进此项工作时,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中医文化优势,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构筑实践协同机制,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 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2019(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 (2019-08-14)[2020-06-14].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9/content_5425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