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2021-06-10 04:03郭惠龙
读与写·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初中物理新课改

郭惠龙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实行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重心发生偏移。普及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提升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方法过于老旧,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创新物理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创新策略

前言

近些年,我国致力于推进初中教育改革。物理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但事实并非如此,物理教学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结果可想而知。为了推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需要教师更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与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一味灌输知识,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1]。面对如此境地,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学生会选择勇往直前,有的学生会选择临阵退宿。久而久之,两极分化局面就会形成。另外,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很少开展互动。如此一来,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遇到学习问题后,能够独立解决的学生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多。此时,学生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习。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2.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2.1巧用情景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全力以赴的学习[2]。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习兴趣问题。采取情景教学,不失为一个良策。学生身处在教学情况中,不仅注意力更加集中,参与热情也会高涨。当然,要想达到这个效果,需要教师创造适宜的情景。在创设前,教师需要做足功课。一方面,教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切入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广泛搜集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譬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就可这样创设情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图片,内容有漂亮的带鱼在水中游、潜水员在海洋中探险、宏伟的三峡大坝。待学生浏览完毕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带鱼会呈扁平状?为什么探险地点不同,潜水服的模样也会有所差别?为什么三峡大坝的上面窄、下面宽?看到问题后,学生会积极思考,但无法找到答案。这时,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师就可带领他们走进物理世界,一同探寻答案。

2.2运用小组合作

合作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也是初中生应掌握的一种能力。为了促进能力的形成,应当运用小组合作。新时代的初中生,个性较为鲜明,喜欢独来独往,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前期引导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待学生合作习惯后,就能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学习效率势必显著提高。

譬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就可这样开展教学。教师在遵照学生意愿基础上完成分组,并选出小组长。结合学生学情及教学要求,设计几个问题。平面镜生成虚像后,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探讨。有学生提出平面镜距离物体越远,所形成的虚像就越小。同小组的学生会提出质疑,假设一个长得比较高的学生站在你面前,你会认为他很高,但他站在一百米开外,你还会认为他很高吗?此时的他,真的变小了吗?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找到正确答案。

2.3注重分层施教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以前,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接受知识不会有太大难度。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而言,理解知识就会比较吃力。为推动班级学生的共同成长,需要采取分层施教方法[3]。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进行调研,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智力水平等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

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就可设计出两个难度的作业。A类题是基础题,适用于物理基础偏差的学生。解题难度并不大,学生不会感到压力。待解题完毕后,学生的信心就会重新拾起。如有一个铝球,重量为19.6N,密度为2.7*103kg/m3。将其放入盛满水的水杯中,溢出水的重量是9.8N,求铝球所受浮力的数值,并判断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B类题属于提高题,适用于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如现有三种器材,分别是弹簧测力计、水杯、金属球。用这些器材测出球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以及表达式。待学生完成任务后,思维能力势必会显著提高。

2.4做好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负责演示,学生只需观看即可。这种做法会招致一个后果,学生的体验感很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应当赋予学生选择权和参与权。

譬如,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有限,教师可适当给出提示,即磁性强弱可能跟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学生就会主动增减线圈匝数,调节电流大小。所占角度 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只要不偏离三观,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3.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學弊端日益凸显,如何妥善解决成为需要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创新工作应从四方面入手:第一,巧用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运用小组合作,促进互动交流。第三,注重分层施教,突出学生主体。第四,做好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在多措并举下,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学生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杜东文.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技资讯,2020(12):166+168.

[2]刘少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31.

[3]黄静梅.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8):70.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平陵实验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初中物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