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释产出导向法的概念,分析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以高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导入”设计与实施环节为例,探讨产出导向法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融合,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师范生 技能培训 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49-03
随着“职教20条”的颁布和“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获得充足的推力,而职业教育范畴中的师范生技能培养,能完善师范教学技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助推学生提高岗位适应性的专业培训,实属师范生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质量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共识,各院校专业建设者群策群力以推进提升师范技能培训质量。当前,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较少。产出导向法是外语界现行的一种研究视角,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于2016年首次提出,之后获得广泛的实践应用。但是产出导向法一般应用于外语语言学习方面的探究,尤其是二语习得研究,鲜少用于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尤其在高职高专技能训练的研究中,存在较大的探究空间,基于此,本文以高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导入”设计与实施环节为例,探索产出导向法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以丰富对初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一、产出导向法的概念
“产出导向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其理论来自西方语言学家Swain和Krashen提出的“输出与输入假设”。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主要涵盖:输入促成假设、输出驱动假设、选择性学习;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3个阶段构成。“输出驱动假设”强调的是学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当学生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就会由内而外地提升自己的水平,为了让学生弥补自身不足,教师需要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由此构成“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强调的是根据不同任务产出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材料中挑选出适用的部分进行练习训练。产出导向下的“评价”区别于传统课堂的评价组织方式,传统课堂下评价方式单一或教师评价任务负担重,因此文秋芳教授补充提出“师生合作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评促学。综述之,该教学理论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充分赋予学生,以师生共建为路径,强化过程性学习,强调以学生输出为目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学习,活動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其教学成效依靠教师能否根据学生能力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并通过教师输入促成输出,通过师生合作互评,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是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新演绎、新解读。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使师范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师范生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将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些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以及板书板画技能等。
在产出导向法模式下,输入促成阶段关键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锁定和达成产出。在这个阶段,教师以呈现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需求为启发点,激发学生思考技能发展的方向。在教师指导的总体方向下,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发展进行评估,结合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技能训练任务,完成真实任务的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自身教学技能发展的空白与欠缺,从而以更热情的态度去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以完善自身知识。在输出驱动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学资料,提供产出效果的展示和运用机会,并利用产出效果师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式,从而实现学习效率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在选择性学习阶段,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可操作的相关辅助,特别是要依据不同学情特征给予学生及时点拨,以此助推学生能根据自身训练情况,对学习节奏、学习方式等及时进行调整和选择,以形成过程性学习的调适机制,完成对符合自身能力发展需求的学习。在以评促学阶段,该理念下的评估实施策略,坚守将教学实施的主权还给学生的理念,赋能学生发展教学反思能力,以自身反思为源动力来推进学习的进阶发展,教师只是提供框架性的评价建议。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和为达成学习任务所采用的策略,根据产出导向学习法的理念,学生将进入最优学习策略的选择性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是理清学习的侧重点,进行有效的选择学习。选择学习的目的不是逃避教学总目标,而是在核心学习目标下,进行学习策略的“择优”运用。
三、产出导向法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融合
基于对产出导向法的内涵理解及其在师范生技能培训中融合路径的理解,本研究团队以小学英语教法课中的“导入”设计与实施环节为具体实证案例,进一步验证产出导向法与师范生技能培训融合的可操作性和适切性。
(一)驱动
在“驱动”环节(motivating),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依据产出导向法对教学的假设,在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输入促成阶段,教师根据各项教学技能给学生布置产出任务,学生尝试完成任务。以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导入技能为例,何为导入技能,导入的方式有哪些,导入技能如何实施与开展,教师课前先给学生发布任务,要求每人进行一次导入技能的展示,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未知的领域,形成求知意向。区别于任务型教学法,在产出导向法模式下,授课任务不是教师单方面根据工作岗位内容而提出的学习要求,而是根据授课班级的学情,在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表达下形成对学习任务的梳理和罗列,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因材施教的真实任务,形成学生学习求知意愿的真实表达,这种表达就是驱动的形成。
(二)促成
在促成环节(enabling),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内容,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在导入技能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完成的产出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At The Zoo为例,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员的作用,指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促成任务的完成。教师根据导入环节的特点,针对学生在驱动阶段梳理的学习需求,将模拟课堂导入的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并分步骤促成。
子任务1:认识导入环节、作用及导入的多种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2~3个教学环节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讨论及评议视频中的哪部分是导入环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何为导入及导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导入方式的视频,学生归纳出导入的方式及补充多种导入方式。
子任务2:设计一个导入环节。在本环节,教师投放小学英语教材的文本、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做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从而促成学生设计符合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导入环节。
子任务3:模拟课堂教学展示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促成学生的输出。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3~4个导入环节的视频,其中两个为无效导入,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学习、讨论,理解导入的适切性和效用,避免做无效导入。同时,学生要完成模拟课堂教学的子任务,适当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教态等能促成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实施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教学技巧和教态示范微课视频,让学生更从容自信地组织课堂。详见图1。
(三)评价
以评促学是文秋芳教授补充提出“师生合作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评促学。以评促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小学英语教师岗位能力,还要基于班级学生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在前面输入促成环节的具体实施案例中,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采用产出导向法倡导的以评促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师生、生生互评。针对每次课的输出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评价标准。以导入环节为例,在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前提交了教案,并在课堂进行导入环节的展示,每组时长为5~8分钟。听众每人一份评分表,根据师生之前共同达成的评价标准为同学评分。第一组展示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教案和课堂教学组织表现进行点评,点评的重点在导入的设计是否指向即将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教态、语言。在每组展示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小组代表根据组员意见说出优点、缺点各一个,同时给出改进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意见进行再评价。在总结环节,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建议并要求学生改进本组教案,再次提交,并根据修改后的教案录制教学视频上交。参与点评的方式,既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在课堂学习中,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结论与反思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产出导向法模式下,先给予学生明确的输出任务,驱动学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利用多种形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讨论、评价等活动,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从而实现输入促成。在此过程中,以评促教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不仅对语言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满足了技能类的学习和训练的需求,并能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但是本研究团队亦发现,产出导向法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受到参加训练学生的学情特征影响,即使在面对同一个“产出”任务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也会形成程度差异显著的产出效果。如何围绕不同学情特征、不同课程性质进行高度融合,将是对产出导向法后续研究亟待探索的视角。
总之,在“职教20条”中,职业教育教法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推进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跳出常规的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以小学课堂真实的教学环节作为学生的输出任务,推进了跨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
[2]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4]文秋芳.“师生合作評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
[5]黄浩平,张丹.国内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20(6).
[6]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
[7]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材料设计与使用[J].外语教学,2019(4).
[8]邱昆.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综述——基于CNKI10年的文献检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3).
[9]侯晋荣.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5E教学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
[10]魏晓红,夏竹,苏再金.产出导向视域下开展“3E”教学的实证研究——以内江某中学英语教学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5).
[11]倪明明.“产出导向法”视阈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12]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
[13]颜碧宇.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0).
[14]覃文婷,周晓玲.应用与反思:2015—2019年中国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
【作者简介】严慧森(1981— ),女,壮族,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责编 苏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