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探讨动漫文化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功能,即价值导向与文化认同功能、政治宣传与保证功能、道德教化教育功能。
【关键词】动漫文化 高职学生 意识形态 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55-02
动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通用性,能够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广泛流行,可以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它的内容内表象是娱乐,动力是经济,载体是艺术审美、文化传承功能,支撑是思想教育。动漫文化的功能构建是通过动漫作品内在的价值观念和参与动漫作品衍生产品的行为方式完成的,在娱乐、通俗的表象下,潜移默化地传递价值观,使受众在无意识间产生文化认同并接受。在当今动漫文化盛行的年代,動漫文化在文化价值观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不可小觑。基于此,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探讨动漫文化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功能。
一、动漫文化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与文化认同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同时也是文化认同。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导向反映在动漫领域,表现为大爱、集体主义的“侠义”、家国天下之精神,启发受众通过“修齐”达成“圣人”之境,从而上升至“治平”层面。许多受欢迎的动漫作品通过新的内容和形式强调民族自身传承的价值观念、文化、生活方式,强调主角不畏艰难奋力“追梦”最终实现了目标。很多动漫作品在强调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强调个体依靠团队而存在。这些设计具有价值观教育意义,高职学生在观影中接受集体文化的沿袭与传承,从而影响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
动漫多样性的视听语言是无障碍的,它所隐含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个人理想、个人情感、爱国情怀、人生理想等,在特有的渗透性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如动漫文化中的侠、义、友情、扶弱、不信宿命等道德启示,在视听文本“移情”的作用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能超越自己、如何去改变自己赢取成功。《网球王子》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影响,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并敢于承担,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很多优秀的动漫作品深受学生喜欢,这也表明了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了影片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并认同这些文化内涵。
优秀的动漫文化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求知欲,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国家自豪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大量引入优秀的动漫文化,通过动漫文化让学生在没有明显的说教中激发文化认同。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激发高职学生不认命、不服输的决心,体会到国产崛起的力量;影片打造的“封神”宇宙,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大闹天宫》背后的创作故事,可以让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深刻的体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历经8年艰苦创作,最终取得了中国超级英雄的情怀与质量双丰收,学生为此产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藏在动漫影像叙事背后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可以在无意识间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观众在缓和而隐秘中接受了这种体会。因此,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就在潜移默化中缓和而隐秘地影响着受众,从而实现正面的价值导向与民族文化认同。例如,观众在观看水墨动画片《牧笛》时,虽然影片描绘的对象都是充满田园诗情的内容,没有涉及明显的意识形态,但民族文化符号中传达出来的文化精神能让观众体会到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二、动漫文化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政治宣传与保证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载体、意识形态建设载体的动漫作品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动漫草根化、平民化的表达形式,历来在政治宣传、意识形态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宣传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动漫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大众化艺术形式,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歌颂新中国生产和建设,发挥教育民众、动员群众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动漫产业化开始形成,动漫的商业性凸显、题材多元化,民族色彩浓厚的国产动漫近年日益强大,在宣传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效用并未减弱。动漫的表现方式是以图像代替语言,用图像表达,文字只是辅助,并不是必要的元素。直接明了的图形可以融入更多的如背景、情感等信息,动漫元素的加入与使用,可以加大信息传播吸引力,同时提高宣传的效率,特别是近年来动漫在反腐阵地上成为宣传国家政策和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载体。
动漫文化引入高职思政课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改变讲大道理的现状。动漫是当下适合学生交流语境的表现形式,通过动漫形式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信息变得生动化、有趣化、陌生化,学生不需要进行二次转化为具体形象,更加生动直白且具备新的陌生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关注度,使传播更有效、更高速。因此,要充分利用动漫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视听”语言,更贴近高职学生语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给他们提供审美愉悦,让学生通过“美—善—真”的道路认识和理解事物,把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让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增强,提升高职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知社会。
高职院校历来极为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宣传,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把党建、党宣与专业技能结合,成立“微动漫党宣工作室”,通过动漫的形式宣传党的知识、政策等。例如,漫画《我是谁》通过一个个平凡又温暖的故事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入党基本条件》讲述了一名新生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历程。作品通过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温暖的故事、接地气的表现形式,拉近了党宣与学生的距离,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的宣讲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宣传的广度与有效度。
三、动漫文化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道德教化教育功能
“知善恶”“致良知”是道德教化的首要作用。动漫作品构成元素多样性、符号化的叙事方式,使其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直观的表达。可以通过角色造型、道具造型区分“善恶”,极端对比的造型设计,让学生受众快速分清“善人”“恶人”。接着,通过故事内容区分“善恶”,二元对立的道德叙事,善恶较量、正邪较量,从而实现把动漫人物身上预设的道德标准“嫁接”到自己身上。
与日本、美国动漫所表现的个人复杂的英雄成长路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我国的动漫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承载着传统的儒家文化,“德”一直是我国动漫文化核心表达内容。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多是善良、谦和、勤劳、乐观、豁达、正义、忠孝,有爱心懂礼仪,主角承载、传达的是中国传统“厚德”美学。不少高职学生自信不足,缺少自我认同感,很多学生不相信“主角光环”与自己有关系,说教式的鼓励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共鸣。此时,可以利用动漫这种新的载体来激发他们的共鸣。当传统的儒家“厚德”美学思想在动漫上重新表达,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共鸣,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江流儿机智勇敢,其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时产生极大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宝莲灯》《哪吒闹海》《熊出没之变形记》等作品使“百善孝为先”的老话题通过动漫的转化悄然潜入学生的心里,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传统道德教化。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经济日报》联合制作动画《战“疫”》,作品取材现实,将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支援武汉的情形、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奋斗不息的片段、病人治愈后对医护人员感恩的情景,以及全国各地迎接抗疫英雄凯旋等经典画面变成了一帧帧精美的动画,歌颂伟大的战疫英雄。动画《战“疫”》在《经济日报》“学习强国”上发布,点击率在极短的时间内过万,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震动,学生几乎是含泪看完,有的高职院校直接在班会课上播放,作品传递出来的大爱大德的思想直达学生的心田,实现了道德教化。
【参考文献】
[1]王海霞.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D].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
[2]刘晓畅.日本动漫对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
[3]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朱英双.浅谈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J].教育理论研究,2011(10).
[5]刘春华.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9(12).
[6]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7]邱華宇,王晖.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J].人民论坛,2019(3).
[8]刘镭.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6).
[9]赵颂平.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注:2018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动漫在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阵地中建设与开发的研究”(2018LSZ019)
【作者简介】覃海川(1976— ),男,广西贵港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画设计及后期、影视制作。
(责编 苏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