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德
摘要: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命题。教师除了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效益外,更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探索有效问题的实践应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应环节,对有效问题的设计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091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时代的教育方向, 优化教学目标,需要我们去积极寻求更加“轻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化学课堂而言,教学实施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家说:“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效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好的问题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教学手段。
准确、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积极实践,在本人教学的以下几个环节中加强了对问题的有效设计,通过有效问题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针对性提升。
一、有效问题设计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根本的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素养培育,设计有效的问题载体,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高中學校受生源、师资、硬件等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随意性较大,问题设置缺乏层次性等情况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特级教师于漪对此特别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时,如果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导入中的问题设计
“我们知道水能灭火,那水能点火吗?”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魔术”:在蒸发皿上放一些棉花(事先在棉花中放少量的金属钠),往蒸发皿中滴几滴水,结果真的发生了奇迹———水能点火。学生也会因“水火不容”而产生质疑,教师就借着学生的问题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巧妙的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主线,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有效问题设计在新知识生成中的实践
在化学新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充分地理解,才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设计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矛盾式问题的设置
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中有关“SO2的性质”教学,教师实验演示并设置问题:将足量的SO2气体通入到下列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体现SO2的哪些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中,学生发现这些溶液均“褪色”。接着将实验中的现象通过问题进行分解,使学生对SO2的上述性质充分掌握。
问题1:以上的各现象均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是SO2将溶液漂白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问题2:已知将CO2气体通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也会褪色。那么要如何鉴别这两种SO2和CO2无色气体?
问题3:潮湿的Cl2也有漂白性,可以漂白品红溶液,那么将SO2和Cl2一起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一定褪色吗?
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存在的冲突,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增加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2.层次性问题的设计
课堂问题设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进行循序渐进的设计,所设计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
案例3:《盐类的水解反应》
为了让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做了如下设计,演示实验氯化铵溶液与镁条的反应,学生可以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教师提出问题1:你认为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问题2: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吗?问题3:分析氯化铵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和问题自主分析讨论,自己构建出盐类水解的概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新课改理念。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高效性。
案例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了如下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及药品(锌片2片、铁片、铜片、碳棒、塑料棒、稀硫酸、酒精、导线若干、烧杯2个),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1:原电池对电极有什么要求?
问题2:原电池对溶液有什么要求?
问题3:原电池对电路有什么要求?
反观这样一堂课,虽然整个课堂过程中教师讲得很少,但是学生跟随问题设置,通过自己的动手和思考,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整个教学过程反而使学生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重要提升。突显了个体超越,实现了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再创造,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有效问题设计在复习巩固教学中的渗透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满堂灌式的归纳总结往往是把要复习的内容罗列出来,然后事无巨细地一个个讲解。结果是老师累,学生乏。如果进行有效问题设计,以问题为核心把内容设计成有针对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让课堂变得生动,而且也能让学生收获更多。
在复习总结中教师对信息进行分解,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知识的中心点,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变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来保证学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化学课堂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讲究提问策略、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科学性、准确性、主动性和启发性,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意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裴慧敏,浅谈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周刊》, 2011. 22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波经贸学校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