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滢
摘 要:高三阶段的学生已然步入了最终的复习冲刺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做题经验,实现质的飞跃。对此,本文也将以地理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从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入手,分析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引导学生领悟学科思想方法,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学生学习问题;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涉及到知识的再认识,学生不仅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和提升,也需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进一步的优化,进而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特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仅仅依靠背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也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答疑解惑。目前,很多高三地理复习课都存在着低效的问题,在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问题有效诊断分析不够。对此,教师必须要认真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所在,帮助他们弥补缺陷,提高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一、分析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地理的基本规律认识不清,他们的掌握并不全面,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兼顾所有的知识点,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和侧重点。其次,一些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较差,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图分析习惯,导致图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答题的效率和质量。另外,部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审查题目,他们过于急躁,缺乏解题的技巧,也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最后,部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文字表达不够准确,部分题目的答案,只需要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但学生往往长篇大论,而且也并没有保证自己论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精准,思维不够缜密,没有充分把握题目的意思和目的。
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感知不到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即便是有所察觉,但分析并不全面,不了解背后的意义和本质。同时,一些学生也不懂得观察地理模型,调查人文地理现象,也不懂得如何阅读统计表或者是地图,在分析区域图中所展现出来的思维是相对混乱的。而且,部分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特定的地理原理,并没有灵活调用地理规律和知识,不会调用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或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也不会比较这三个气候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也不能总结出人文地理事物的原因,或者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认真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或者是地理特征,也不懂得如何概括地理分布的规律,持有的观点是相对静态的,不懂得如何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人文地理事物的发展。再者,一些学生也不认识所在区域,不能察觉区域空间差异,当面对涉及到三个区域地理位置的题目时,他们不懂得作出分析和评价。
二、分析高三学生在地理复习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模糊认识
当下,教师会把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基础性错误,归结于审题不清,题意不明,或者是准确术语运用不恰当等原因身上。但从本质上来看,审题错误只是表面现象,本质原因在于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十分模糊。例如,在解答海水运动的成因和特点这一选择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风是形成各种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选项。对此,教师通常会认为学生审题不清,错漏了“各种海水运动”的其他信息,在纠正的时候,大多都会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但是,很多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都已经认真阅读题目,只是忽略了“各种”这一字眼。因此,教师也可以从中抓住问题的根源,学生本质上就对海水运动的概念模糊不清,洋流是海洋表面大规模的,长距离的沿一定方向的海水运动,主要驱动力是风,波浪也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起伏运动,形成的原因涉及到海水受海风的影响,从而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发生不同方向的运动。但潮汐的运动却并不是风的驱动,是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也就是说,这三种不同的概念,在内涵上是存在明显区别的,所以成因也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教师只有让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才可以真正避免审题的模糊或者是错误。在这里,地理原理反映了地理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分析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也必然不可能掌握地理原理的内容。
(二)学生地理思维的缺失
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审题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因为学生自身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恰好说明了教师陷入了误区。教師不应当把学生的错误归结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差”这一原因身上。而是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做出一定的反思,深度追问这些错误背后隐藏的本质。例如,部分学生并不懂得用所学知识解释海区的洋流运动方向或者是性质,他们也不会分析该海区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其实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已经认真听课了,但他们没有抓住核心知识,没有领悟这一部分内容的精髓——世界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的自我构建。学生在脑海中没有勾勒出相应的画面,所以他们也自然无法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洋流分布模式图,也没有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这就出现归纳过程的断链。与此同时,很多教师也并没有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全球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理和分析。也就是说,要想纠正学生的错误,仅仅给出正确答案是尚不足够的,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推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归结出世界各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图的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观念的缺失
目前,许多学生虽然在考试中答对了问题,但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答对,甚至存在许多碰运气的情况,这些现象的背后,也往往折射出学生缺少答题思路这一鲜明问题,他们在面对新情境和新挑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是相对薄弱的。例如,在学习与工业区位选择有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大多都是生搬硬套不同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并没有结合工业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做出综合性的分析,没有用发展变化的思想方法分析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在这里,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引导下,市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信息网络已成为影响工业区建设的重要来源,劳动力素质也逐渐显出了自身的地位。对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讲,交通运输的完善程度不再是工业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是涉及到通信网络、劳动力、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三、分析高三地理复习的对策和方法
(一)坚持查漏补缺的原则
地理知识的复习应当以“复”为主,也就是对旧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里所说的回顾,不是简单的炒冷饭式的叠加,而是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问题,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设情况,为学生补足核心知识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强化。在这里,教师也要继续探究,地理复习中什么样的知识是核心知识?哪些知识更需要花费时间去补救,每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之间具有何种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体系和结构。对此,教师应当选择那些普适性强,迁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的知识点,作为补救的重中之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能够超越事实性知识,更为抽象地概括事物的本质。同时,那些具有统摄力的概念,原理性知识是上位性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出发,认识问题的本质和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迁移力,包括想象力,思考力等多个方面,能够让学生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树立更为独立自主的学科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事实性知识大多可以用背诵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背诵完毕之后,就能真正理解内涵和本质,如果知识的学习缺乏理解力,那么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也不能长时间持续下去,他们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教师应当在高三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概念的本质,推动学生迁移运用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将概念体系化,原理条理化,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强化思维训练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方法之所以有所欠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科思想方法掌握不足,从而制约了高考的成绩。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多样化的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具体来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参与地理思维的训练,提炼出具体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大多都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清晰,其次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最后是缺乏分析问题的思维路径与策略方法。因此,教师不应当继续压缩学生地理思维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领略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脉络,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比较,综合,演绎,归纳等途径,锻炼自身的思维力,重新对教师给出的结论,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质疑甚至是批判。也就是说,教师不能让学生只背诵固定的答题模板,而是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练习典型综合试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考查的主要概念,让学生透过概念本质强化对内涵的理解,然后再用概念对问题进行推断,通过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领悟动态演变等学科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教师要明确,试题的分析和解析,并不仅仅是表面技巧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让学生懂得试题背后反映出来的学科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挑战,在考试的过程中应对自如,变得更加得心应手[1]。
(三)开展教学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本身就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知识点,教师应当保证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建构起更加完善的框架。在这里,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要构建具有统摄力的线,这根线就串联着学科思想方法和核心概念。这里所说的核心概念,必须要体现学科的本质,具有广泛的包容力,能够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支撑起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当从学科本质和学科视角出发,提炼地理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运用统领性知识,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复习专题,让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到一起,实现纲目举杖。例如,在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构成要素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位置与分布,让学生把要素联系到一起,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展开对人地关系的分析,领悟人际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同时,教师也可以把高中地理三个必修模块内容总结到一起,利用核心概念进行统筹,形成不同的复习专题。
(四)准确把握命题的方向
近些年來,地理学科命题更加强调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懂得综合分析问题,找出答案。对此,在进入高三首轮复习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标准相吻合,要认真研读高中的考试大纲,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推动高中和初中地理的统一性复习。另外,教师也应当对近几年来的高考热点进行总结,掌握命题的趋势,领会高考考什么,要考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关注考纲的基本变化,探索命题特点,把握复习的方向和复习的深浅度,灵活取舍教材内容。例如,在复习水循环的过程时,教师就应当把水循环的过程当作核心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图表的分析,准确地运用关键词简述水循环的驱动力,或者是阅读水循环示意图,阐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解释水循环发生的主要领域,总结出水循环的意义[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三地理复习的优化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引导学生找准节奏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思维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的设计,命题方向的把握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三地理复习优化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三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微专题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9.
[2] 张美绚. 例谈"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应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61(05):53-55.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