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企业课程开发研究
——以类型教育背景为视角

2021-06-10 03:35朱津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岗位

■龚 蔚,朱津仪,娄 晔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天津 300352)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有非常深刻而长远的意义。其关键词是转型,即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从普通教育转向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方面:校企协同育人、产教需求融合和教育制度重构。在新时代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的主旨下,企业在职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应当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包括企业培训与企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的匹配和对接,校企合作包括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

企业课程原指由企业自行开发的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以员工职业培训为主的课程,现在主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即企业学徒)实施[1]。在训育一体的社会化职业教育下,尤其是在1+X的办学制度下,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企业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下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在课程体系方面的相伴和相融[2]。对于企业课程的评价,我国尚未出台完整的企业课程教学标准,也没有科学和系统的企业课程评价制度和体系,这体现出在相关标准没有完善之前企业课程很难做到标准化;也体现出我国对于企业课程的评价制度尚不规范,企业课程在产教融合中所发挥的作用尚未完全显现,没有做到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接轨[3]。本文拟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特征的企业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进行探究,以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一、职业教育企业课程现状调研

以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为调查重点,先后对2018和2019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结合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测和跟踪调查,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企业课程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对7家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和功道汽车后市场培训公司进行了现场观测并对员工进行了访谈,获取数据和资料,基本掌握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课程体系和目前采取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

二、天津市职业教育企业课程调研结果

(一)调研结果分析

总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回收有效问卷占比96%。调查内容及数据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内容。

1.企业岗位核心能力

从回收的问卷中进行数据整理,汽车后市场服务包括销售、维修等8个核心岗位,分别对应32个岗位核心能力。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徒学生分别在合作企业的6大核心岗位进行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学习。

2.企业课程教学满意度

调查显示,90%的调查者对企业课程教学非常满意或满意,说明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企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课程教学动手能力强、教学环境真实、形象,其教学效果优于校内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就业满意度

调查显示,非常满意占24%,满意占46%,比较满意占12%,不满意占18%。就业满意度是衡量产教融合对就业质量考量的重要指标,天津市职业院校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就业满意度为满意的占比达到60%。

4.从业岗位与企业课程学习对应度

由于毕业生专业就业率较高,因此从业岗位与企业课程学习的对应度及相关性也较高,在设置的五个题目中,能够反映出学生从业岗位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对应度大于60%,但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对应度小于30%。

5.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课堂效果对比度

从教学前准备、课堂表达、信息工具使用、动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学生对学院专任教师的前三方面比较认可,对企业教师的第四方面非常认可,表明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重视及企业教师和企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6.企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在被调查的5所院校中,共开设了12门企业课程,通过对其合理性进行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调查者认为合理,学生大体认为非常必要,从而说明企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7.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度

在调查的8门企业课程中,大多是根据实际岗位核心能力所开设的短课时课程(一般为2学分),且企业课程名称与学校专业课程名称有区别,相比较企业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企业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动手为主,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重合。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企业课程见附表1。由附表1可以看出,企业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核心)的最大区别是单门课程课时少,体现出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密切对接,此外实践课时占比很大,体现出企业课程主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理论教学则以够用为度。

附表1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设企业课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近几年,天津市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但是实施操作很难落实。调研中发现天津市产教融合仍存在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两张皮”问题。一方面产教规划之间不契合,主管产业和教育部门,基本上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编制规划、制定年度计划,相互之间不搭界、不融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与教、校与企、育与训的合作与协同;另一方面产教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的平台,根据产业办专业,围绕产业建专业的机制没有形成。企业课程开发中所需要的信息和素材,如企业用工、培训需求、技术研发、产品供给等信息,教育部门难以掌握;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研发项目、培训能力,企业也无从得知。校企双方有很多需要契合的地方,由于缺乏沟通平台,成为信息孤岛。

2.企业和社会举办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行业办学是天津市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全市80%的高职和50%的中职都由行业举办或具有行业背景,形成了具有天津特点的办学模式。调研中发现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质量不够高。必须明确的是,在1+X制度下,职业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社会培训和企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类型教育重要体现。但天津市社会和企业培训总体上看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办学条件不好。在走访功道汽车后市场培训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是在国内汽车后市场职后教育中很有规模和影响的培训企业,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和教育资源,但这种社会和企业培训机构在行业中尚少。

3.企业课程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

天津市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体系虽然经过了行动导向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与岗位核心能力的对应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总体上看仍有许多专业主干课程没有完全摆脱学科型和知识型教学的痕迹,课程内容基本按照知识的逻辑展开,与企业岗位能力的层级和逻辑关系差距较大。调查中部分学生和企业教师认为,“学生虽然经过了近两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但一旦进入到学徒岗位,仍然是零起点”。

4.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吻合度不高

产教融合中的企业课程仍然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短板甚至是缺项。在被调查的五所院校各三个专业中,有八个专业课程名称基本上具有统一性,其他专业有的是以公选课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从课程名称看,很难看出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由于是企业办学,自然形成了校企一体的办学体制,因此,在企业课程的开发上注重岗位能力分析,在企业课程名称上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课时相对短但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学生修完该课程基本能够具备某一至两种岗位能力,同时企业课程完全由企业教师任教,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学生对此课堂的教学满意度很高。

5.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差距较大

目前天津市高职院校共计26所,专任教师近万人。尽管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已经多年,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任教数量过多(调查中的五所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年龄在35岁以下大约占1/3),而这些教师企业实践普遍匮乏,虽然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以及各学校规定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时间短且多数青年教师下企业后只能在“师傅”旁边“做看客”,参加不了岗位核心工作,因此达不到预期效果。在调查天津市功道汽车后市场培训公司时,强烈感到企业教师(培训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尤其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学校的专任教师。但企业教师缺少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一般只能讲授实训课程,而不能从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中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

6.企业课程教学资源尚不丰富

经过多年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新形态课程、线上课程等教学资源得到了发展,国家为此也给予了大量投入。但企业课程教学资源缺乏是普遍现象,在调研中普遍看到基本上是“师傅手把手在教”,很少看到有其他辅助教学资源。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采用活页纸等的情况也较少。

三、类型教育背景下企业课程开发策略

(一)注重实践育人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安排中,把技能训练嵌入到培养的各个环节,树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应注重在“教技术”的同时传输优秀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实践育人,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4]。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引导鼓励企业依法参与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在全社会形成通过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按照“五业联动”的指导思想,完善天津市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办应用技术类专业或课程,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全力支持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做大做强。优化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布局,在大型企业培训中心增设符合国家要求的职业教育机构,经过3~5年努力把天津市职业院校建设成专业有特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加大企业课程设置和调整力度,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布局和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大力开发1+X制度下的企业课程,打破原有课程构架,实现1+X制度下专业课程与企业课程并举。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强企业课程开发,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5]。企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课程的针对性更强,对于岗位能力的适用性更密切,因此,职业院校应当不排斥看似与通常设置的专业课程名称不统一且课时较短的企业课程。应从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发企业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课程应由企业人员授课,教学过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场地应当在职场,教学设施应当更加充裕,从而符合“单兵单练”“师带徒、徒跟师”的个性化教学指导要求[6]。

(四)开发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五所院校中全部都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凡是实施了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强,校企共同育人的效果好。在学徒过程中,由于体现了招工与招生相结合,其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因此应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加强企业课程开发。此外,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更是摒弃了传统专业课程的大课时量的知识性讲授,完全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与学,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须开发相应的企业课程[7]。

(五)探索构建企业课程评价体系

企业课程不同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它的基本特征是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由企业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紧密。对于该课程的评价也不同于对一般性的专业课程的评价。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设计了企业课程的评价维度、指标和权重,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基本体现了企业课程的授课效果。

1.评价维度

通过对企业课程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六个维度的评价模型,见附表2。

附表2 企业课程特性评价模型

2.评价指标与方式

根据对企业课程评价维度的划分,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以汽车后市场类专业为例,设计评价指标与权重,见附表3。

企业课程的评价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评价方式,课前重点评价任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学资料、实训场地和设备、实训指导书和安排等;课中采用观察法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教学态度等;课后重点评价学生通过该课程(单元)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和类型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开发与企业岗位核心能力及作业流程相对应的企业课程,在企业课程开发和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按照“五业联动”的指导思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企业课程开发,探索构建企业课程的评价体系。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实践对于同类高职院校完成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任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力求提高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强力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共同育人,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建立企业课程标准和监控体系,在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背景下,突出企业课程在人才培养和训育一体的功能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岗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