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昕,冯 谦,朱 洁(通讯作者)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药剂科 宁夏 银川 750000)
糖皮质激素是现代疾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如重症急性感染、休克和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以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诸多功效,促使其使用频率居高不下。药剂科是通过对处方审核、药物管理等诸多举措,保证用药疗效,但多存在药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必将会诱发患者用药安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即探寻更为合理的、科学的药物管理模式迫在眉睫[1]。抽取药剂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时段内处方共120份,探讨药剂科药物管理的意义。报告如下。
抽取药剂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时段内开具糖皮质激素类处方共120份,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甲组(60份)、乙组(60份),且处方资料均健全。
甲组为常规管理,即由科室主治医师制定处方,无明显禁忌证限制的条件下,对患者予以安全用药,而药剂科针对不合理处方应及时告知医师纠正[2]。乙组予以药学干预下治疗,具体为:
(1)培训。对科室现有医师、护理人员施行岗位培训,1月1次,培训时间为30 min,如糖皮质激素适应证、药理作用、给药方式和适用范围、配伍禁忌、雾化药使用方式等。(2)医嘱审核、监督。临床药师应严格审核医师医嘱,明确处方是否满足适用症、配伍和剂量是否合理、用药疗程是否正确等,一旦出现不合理现象,应及时沟通处理。(3)现场指导。依据患者文化水平、认知水平,做好药物指导工作,特别是雾化性糖皮质激素,应指导其合理运用雾化器,及时吸出痰液、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于雾化前1~2 h禁食,否则会出现呕吐事件;雾化期间应采取坐立位、半坐位、侧卧位,一次吸入时间为15 min。(4)不良反应处理。依据患者躯体状况准确填写不良反应记录单,如口腔真菌感染和声音嘶哑等,且酌情做好对症处理、口腔护理等方案[3]。
(1)比较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包括符合适应证、配伍正确、剂量合理及用药疗程合理。
(2)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口腔真菌感染、声音嘶哑及皮疹。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均较差于乙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比较[n(%)]
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甲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若要更好保证糖皮质激素用药效果,可在临床给药过程中满足以下原则:
(1)明确药物适应证。糖皮质激素是目前适应证相对广泛类药物,这也导致药物应用随意性,如用于退热、止痛等层面。糖皮质激素虽呈现免疫抑制效果,但并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病症,如寻常型银屑病、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及Ⅰ型糖尿病等。
(2)依据病情、躯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与疗程。若要明确治疗目的、指征,应在全方位把控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础信息的同时,倡导小剂量用药模式,通过对基础症状的控制,起到临床用药效果,随后减量。在此过程中,切勿出现大量长期用药、突然停药等状况,以免诱发肾上腺危象。即疾病种类的不同,决定糖皮质激素用药疗程的不同,具体为:①冲击治疗。用药时间低于5 d,仅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过敏性休克及爆发型感染、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等,但若未起到治疗效果杜绝短期内重复用药。②短程治疗。用药时间低于1个月,即为应激性治疗方案,常见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感染/变态反应,需配合其他方案联合用药,酌情减量直至停药。③中程治疗。用药时间低于3个月,多见患病周期长、多器官受累性病症者,如风湿热,症状改善后可酌情减少药剂量。④长程治疗。用药时间超过3个月,常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及系统性血管炎等患者。⑤终身替代治疗。常用于原发性、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群体,且于应激反应下增加药量[4]。
(3)科学调整药物用法、用量。①若为休克、中毒性感染。多采取大剂量疗法,不仅可消除机体过敏反应、炎症反应,还可在短期内改善器官危象,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但在长期用药下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损伤,即多是以抗菌药联合短期用药为主,时间为3~5 d。②若为慢性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可采取常规剂量长期用药,早期为泼尼松,药剂量为0~10 mg,口服给药,1日3次,待症状改善后减少药剂量,持续用药数月。③若为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或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多为小剂量替代疗法,口服12.5~25.0 mg可的松(或10.0~20.0 mg氢化可的松)。④若为支气管哮喘,多为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对支气管靶器官予以直接作用,增强用药效果。⑤若为过敏性鼻炎,可采取鼻腔用药模式[5]。
(4)并发症预防。糖皮质激素临床给药期间,应详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血钾和溃疡、细菌感染、骨质疏松等,若存在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处理。
(5)精准把控药物禁忌证。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重症精神病;短期内施行胃肠吻合术;重症骨质疏松、高血压及糖尿病;未借助抗菌药阻断病菌、真菌和细菌感染。
(6)定期做好随访调查。针对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患者,应定期做好各项检查工作,以此保证躯体健康。例如:血糖、尿糖、糖耐量检查,多见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倾向者;若为小儿,应定期评估生长、发育状况;眼科检查,包括眼部感染、青光眼及白内障;大便隐血检查;若为老年患者,应侧重骨质疏松、高血压等检查[6]。
除此之外,糖皮质激素呈现生理作用、药理作用较强的效果,可对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予以代谢调节,若要更好地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应做好药物管理工作。和常规药物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药学干预是以把控药物适应证、用药方案合理性、用药疗程和剂量合理、使用方式准确等为导向,增强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在临床药师岗位培训的条件下,可在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专业权威性的同时,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适应证、配伍禁忌和给药方式等知识的同时,严格且谨慎审核医嘱处方,保证用药规范性、安全性[7]。本研究可知,乙组处方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状况明显优于甲组,且患者不良反应低于甲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药剂科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管理过程中,临床药学干预法的运用,不仅可降低处方不合理问题,还可确保患者药物疗效及安全,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