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淼,龙劲锋,孔德杰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主要因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在外力作用下脱离椎管引发,会导致患者相邻神经受到压迫,继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多数患者由于病情及自身条件限制选择中医保守治疗,其中针灸和推拿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针灸可疏通经络、止痛、减轻病症[2]。推拿是一种物理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之效[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中医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63±2.4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39±1.21)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1.78±2.44)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42±1.20)个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对比性。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4]。(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气滞血瘀型:主症: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次症: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舌脉: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或兼数。(3)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依从性较好者;④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①伴有脊柱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者;③已接受相关治疗者;④精神疾病者;⑤其他脊柱疾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
1.3.1 对照组 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在针灸治疗前,检查2.5毫针有无弯曲变形,并对针灸穴位消毒。患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取腰部两侧穴位,夹脊穴、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八缪、小肠俞、气海俞等穴,再取腿痛或麻木侧肢体穴位,环跳穴、承扶穴、承山穴、秩边穴、委中穴、昆仑穴等施针,行针后实施灸法治疗,选取大椎、至阳、命门、秩边、腰阳关等穴位,灸至局部起红晕,1次/d,每次施针20 min。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推拿治疗,方法:在进行推拿前先触诊,需结合患者CT影像明确患者关节及相关筋腱肌肉,并协助患者取俯卧位,用揉、抱、滚、压等方法,沿膀胱、臀部、患肢后外侧两侧腰、脊柱两侧按摩5 min以上,放松患者肌肉,并用指腹或肘尖对患者双侧大小肠俞、肾俞穴以及患侧阳陵泉、承山穴、承扶穴等穴位进行点、揉、按5~10 min;同时依据病灶突出程度与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腰椎复位手法,调节患者突出的髓核,促进腰间盘的复位及回纳。1次/d,每10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比较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4]。显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可抬高>80°,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腰腿痛症状有所改善,直腿能抬高60°~79°,可正常生活,但尚未完全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痛症状未减轻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4个疗程后记录两组疼痛消失、活动恢复自如以及正常工作时间,并进行比较。
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活动恢复自如以及正常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消失、活动恢复自如及正常工作时间比较( ± s, d)
表2 两组疼痛消失、活动恢复自如及正常工作时间比较( ± s, d)
组别 例数 痛消失时间 活动恢复自如时间正常工作时间观察组 45 5.68±1.78 10.42±2.12 17.21±2.65对照组 45 7.34±2.02 14.42±2.68 24.21±2.93 t 4.136 7.852 11.886 P 0.000 0.000 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主要采用手术及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预后较差。而中医则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相较于西医而言具有无创伤、效果显著等优势[6]。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证”、“腰痛”等范畴,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脉络不畅、气血凝滞,治疗应以补血行气,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为主[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疼痛消失、活动恢复自如以及正常工作时间更短,表明中医针灸与推拿联合使用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不通则痛”为指导,通过刺激患区穴位,促使针感传至患痛处,达到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和加速止痛物质释放等作用。针灸八缪穴、腰阳关、小肠俞、大肠俞、气海俞、肾俞穴等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温阳补益、温经行气、疏通经络、去壅行滞等效果,同时可缓解或减轻疼痛,对局部炎症、肌肉韧带紧张等病理状态[9-10]。中医推拿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易坚持。推拿可以放松患者的肌肉、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帮助活动局部组织以增强腰腿部的肌力;同时,推拿还可促进腰、腿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介质和代谢物的吸收和排泄,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推拿也可使椎间隙增大,使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纳,解除神经根的粘连,改变硬脑膜与脊神经根及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从而减少或减轻神经卡压[11]。但推拿时手法要轻柔,不可使用暴力,施术部位应准确,力求稳、准、巧,在扳法时不要过度强求“咔哒”的响声,所有手法力道均以患者耐受以及能接受为宜。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与推拿联合使用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