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6-10 09:03:00左岸休
医药前沿 2021年9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左岸休

(河南电力医院老年病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冠状动脉是机体内向心脏供应血液的重要动脉,若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得心肌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进而出现胸闷以及胸痛等临床表现,该种心脏疾病,临床将其称之为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基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该种斑块主要是由胆固醇以及动脉中其他物质沉积物所组成。当斑块积聚过多时,冠状动脉管腔则会变窄,血液无法正常通过,从而降低心肌供血量。若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则会引起胸痛等不适表现。其中心绞痛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并且,伴随病程的发展,冠心病还会降低心肌功能,使得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在疾病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药物是控制冠心病病情的重要方式,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药物,用药后可发挥一定抗血小板效果。但是临床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果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有研究指出[1],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可提升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临床在该方面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该种方式在临床的应用。为提升冠心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150例)以及实验组(150例)。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依次是115:117、女性例数依次是35:33;平均年龄依次是(80.65±5.13)岁、(80.72±5.20)岁。将每组一般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开展计算,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代表可实施对比。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在通过观察临床表现以及实施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均诊断为冠心病[2];(2)在进入本次研究前未使用其他药物开展治疗者;(3)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全面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机体肝肾功能存在显著异常者[3];(2)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明显过敏症状者;(3)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疾病者;(4)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遵医嘱开展研究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同时实施基础性治疗,分别从降血脂以及降血压等方面进行。另外,予以常规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片,国药准字H13023461)口服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00 mg,持续用药一个月。予以实验组患者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生产厂家以及使用方法等均与常规组相同,选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5 mg/片,国药准字H20000542)进行口服治疗,每天一次,每次75 mg,持续用药一个月。

1.3 观察项目

(1)比较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有关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硝酸类药物使用剂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相较于用药前下降超过80.00%,属于效果优异;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有关指标水平均有一定好转,硝酸类药物使用剂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相较于用药前下降范围在50.00%至80.00%之间,属于效果一般;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有关指标水平未出现明显改变,硝酸类药物使用剂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相较于用药前降低不足50.00%,属于效果差[4]。本次研究将优异以及一般归纳为治疗总有效。(2)分别于用药前以及用药一个月后检测每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每组患者用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3)比较每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出现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测方式选择SPSS 22.0软件中的t检测和χ2检测,检测结果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意义。

2.研究结果

2.1 比较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比较用药前以及用药一个月后每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

用药一个月后常规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 s)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 s)

组别 例数血小板计数/(×109·L-1) 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 用药一个月后用药前 用药一个月后实验组 150162.65±40.3490.05±20.01 58.93±2.4630.21±1.46常规组 150162.59±40.2799.82±21.65 59.07±2.4139.89±1.53 t 0.013 4.059 0.498 56.059 P 0.990 0.001 0.619 0.001

2.3 比较每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出现率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并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临床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情况时,起初血流量降低可能不会使患者出现任何冠心病表现,但伴随冠状动脉内积聚的斑块数量逐渐增多,冠状动脉管腔直径逐渐变窄,最终引起冠心病相关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部压迫以及呼吸短促,上述临床表现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而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各项功能均有一定减退,故而需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其临床表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阿司匹林属于环氧酶抑制剂,其通过不可逆性抑制环氧酶,进而阻碍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变成环内过氧化物,阻碍血栓素A2形成,达到抑制血小板释放和凝聚的目的。在抗血栓形成、抗凝血以及扩张血管等方面可发挥积极效果。另外,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程度以及流速,进而改善血液微循环,发挥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当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其抗血栓效果有限,因此还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刘国华等[5]人的研究中,其对冠心病老年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是97.91%,药物不良反应总出现率是4.16%。因此其认为采取上述治疗方式,可提升老年冠心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90.00%(P<0.05)。用药一个月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而阻碍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可通过不同机制来协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联合用药相较于单一用药,作用时间持久,可持续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机体血小板水平。在本次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氯吡格雷药物不良反应较少,采用联合治疗方式,不会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冠心病老年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可阻碍血小板聚集,提升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00:52:57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