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白内障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其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现象。临床多以视线模糊、惧光、所见物体颜色暗淡或呈黄色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的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群体,同时发病率会伴随年龄增加而提高[1]。针对此病,临床多以超声乳化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此手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进展较快。再联合应用人工晶体植入术,进一步提升了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2]。为更细致了解功能性晶体的术后效果,我院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0例患者,并对其应用三焦点和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术后视觉的影响与效果进行了比对观察,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住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0例患者,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0),双号则划分为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65.51±6.68)岁;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7:13,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67.56±5.52)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参与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不存在其他眼部合并症;(2)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已获得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3)经测试,患者术前散光度均<1.50 D,晶体核硬度均在Ⅱ~Ⅲ级范围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类疾病史、无法有效沟通者以及重大器官病变者;(2)眼部手术史患者、瞳孔不能散大者、青光眼病史者;(3)拒绝配合治疗者等情况。
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裸眼测试、前房深度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人工晶体测量以及眼底检查和眼压测量等检查。于手术前2 d,给予患者0.5%左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0.1%普拉洛芬滴眼液(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玻璃酸钠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点眼;两组患者所行手术均由同一位高年资医师完成。术前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将患者瞳孔散大,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使用5%聚维酮碘(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做好患者术眼眼睑部及其颌面部皮肤消毒处理,然后铺好无菌巾行术眼表麻,麻醉显效后进行开睑。在10点到11点的方位行一2.2 mm透明角膜缘切口,并向内注入粘弹剂,在2点方位处行一辅助切口,连续撕囊,行水分离,水分层满意后,利用超声乳化后进行吸除晶体核,再将残留晶状体皮质予以清除。后囊完整,再次注入粘弹剂,利用推进器将相应三焦点、双焦点人工晶体推入囊袋内,并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粘弹剂吸出,形成前房并水密切口。手术完成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滴眼液药物滴眼。
术后3个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查。利用5 m远视力表、30 cm近视力表以及60 cm中视力表对两组患者裸眼远、中、近相应视力进行测量,再通过视力表以及相应验光仪对两组患者矫正远、中、近相应视力进行测量,并将两组患者相应复查结果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并利用我院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是否出现相关视觉干扰情况进行了解统计。
使用SPSS 20.0软件,将所得数据输入软件中进行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近视力与矫正远近视力。研究组裸眼远视力、近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矫正远视力、中视力、近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裸眼中视力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以及矫正视力对比( ± s)
表1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以及矫正视力对比( ± s)
组别 n 裸眼视力远视力 中视力 近视力研究组 30 0.93±0.31 0.75±0.34 0.72±0.28对照组 30 0.89±0.21 0.52±0.27 0.68±0.27 t 0.585 2.902 0.563 P 0.561 0.005 0.575组别 n 矫正视力远视力 中视力 近视力研究组 30 1.05±0.22 0.89±0.38 0.95±0.31对照组 30 1.01±0.35 0.91±0.35 0.92±0.36 t 0.530 0.212 0.346 P 0.598 0.833 0.731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觉干扰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觉干扰发生情况对比[n(%)]
白内障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免疫和代谢异常、外伤、中毒等因素密切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群体眼部健康的主要疾病[3]。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被阻挡而无法投射到视网膜,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对其生活造成困扰。针对此病,临床多以药物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对成熟期的白内障毫无效果,超声乳化手术就成为了治疗白内障的良好选择,再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更好保护患者眼功能和提高术后视觉效果[4]。
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由1949年开始,此后单焦点人工晶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得以推广使用。人工晶体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所制成,可显著提高患者夜间视觉功能,并使其远视力得到良好改善,但对于患者中视力以及近视力改善效果却不尽人意,患者术后通常需要辅以眼镜以增强其视觉功能。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超声乳化手术不断完善下,针对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已由最初的防盲转化为矫正屈光,功能性人工晶体亦由最初的单焦点逐渐步入多焦点阶段,满足了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功能恢复的高要求,亦有效改善了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对老花镜的依赖性,增强了术后视觉效果,不仅做到了防盲,还使患者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满足了患者日常生活不同用眼需求[5-7]。
此次接受三焦点人工晶体术的研究组与接受双焦点人工晶体的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近视力与矫正远近视力。研究组裸眼远视力、近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矫正远视力、中视力、近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裸眼中视力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观点亦与陈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8]。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患者接受三焦点人工晶体,可有效保障其术后远、中、近全程视力,与双焦点人工晶体相比,中视力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对老花镜的依赖,其日常生活质量更好,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