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熙
字形演变:“屯”字的字形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屯”字的甲骨文像豆类植物发芽时艰难地拱出地面。金文将甲骨文中豆子形状的圆圈简化为一个黑点。小篆又在金文的基础上将小黑点延长为一条横线。我们今天的“屯”字是小篆字形楷化的结果,结构方正。(如图1)
图1
字义演变:《说文》:“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屯”是象形字,本义是指草木刚开始生长,艰难地破土的状态。《周易》中的屯卦也是指乾坤之气交会,新生事物处于艰难生长之际。在此基础上,“屯”字还引申出许多其他的含义。其中在商周卜辞里,常常以“屯”字作为“春”字用,如“今屯”“来屯”,即“今春”“来春”之意。当“屯”的读音为tún时,其多表示以下含义:1.聚集,《广雅》:“屯,聚也。”如:屯聚、屯居。2.戍守、驻扎,如:屯卫(派兵驻守护卫)、屯籍(登载屯兵的名册)、屯夫(守卒)。3.村落、村庄,如:屯落(村庄,村落)。4.山丘,《庄子·至乐》:“生于陵屯。”5.兵营。6.河港靠船之处,《黄花峪》“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当“屯”的读音为zhūn时,其主要含义为艰难、困难、迟钝。如:屯穷(困顿贫穷)、屯邅(困顿不得志)、屯蹇(艰难困苦,不顺利)、 屯钝(迟钝,笨拙)、屯闵(迟钝愚鲁)。现在“屯”的常用含义为聚集、村落。
字形演变:“春”字最早构形可以溯源到甲骨文,其构形意图为“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这是会意加形声字。由“艸”“日”和“屯”三个部分共同构成。“艸”指草本植物,“日”指太阳、阳光照耀,“屯”是“春”的本字草木初生之状,组合表明草木在阳光的照耀下繁荣生长。(如图2)
籀文“春”字由草长出地面的示意图、双手形和“日”构成。意思是像双手有推动作用那样,太阳把草推出地面。从甲骨文到篆文,“春”的字形变化总体上没有脱离“艸”“日”和“屯”这三个组成部分,有的地方“草”会被“木”的形体替代,有的地方只剩下“日”和“屯”。“春”字发展到隶书后形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只有“日”的部分被保留,“艸”和“屯”变化为“■”。随后“春”字的字体基本固定下来。在古今书法作品中,“春”字有很多异体字,如:萅、■、旾、■等。
字音演变:“春”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说文》:“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广韵》昌唇切,《集韵》《韵会》枢伦切,蠢平声。又《集韵》尺尹切,音蠢。《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注】春读为蠢。蠢,作也,出也。现在“春”的官方读音为chūn,chǔn这个读音几乎没有被使用。
字义演变:“春”的本义为春天,春季。《说文·日部》:“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公羊传》:“春者何,岁之始也。”【注】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除此之外,“春”还许多其他意思:1.由春天引申出男女之间懵懂的感情,如《诗经》里“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春”。2.泛指一年,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一卧东山三十春。3.美酒,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4.花名,《花木考》:“罂粟别名丽春。”5.由春天的氛围引申为生机、活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东方,中国古人在天文星图上发现,北斗七星在立春时节,斗柄指向东方日出之处,形如“旾”字。“旾”字即古“春”字,因此古人以东方为春,后世遂以“春”指代东方,故而有春方(东方)、春路(向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等称谓。7.也用为姓氏,如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
图2
现代人们使用的“春”字的含义由原来的“屯”字转移而来。这一变化在“春”字的甲骨文构形中也可以看出。“屯”在“春”字的甲骨文构形中与“日”和“艸”一起充当意符,同时也单独充当“春”字声符。“屯”由原来直接承担“春”的含义发展为“春”的组成部分,其原始含义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弱化,最终彻底转移。随后,“屯”字和“春”字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各自演变发展,逐渐发展为没有关联的两个字,为大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