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英
1958年6月8日,陈云在北京听取关于石油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1905年6月13日凌晨,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练塘镇(现属上海市青浦区)一间简陋的租赁房屋里。1919年夏,陈云以优异的成绩从颜安小学毕业。高小毕业后,在班主任张行恭介绍下,陈云到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在这里,陈云接触了新思想、新文化,阅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陈云被推选为商务印书馆罢工临时委员会委员长,与沈雁冰等一起领导全馆职工大罢工。这年八九月间,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商务印书馆总支部干事、发行所支部书记,之后连续三次参加上海工人起义。此后受中共派遣,陈云离开商务印书馆,到青浦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线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1934年陈云参加了长征。次年1月,陈云出席遵义会议,撰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短短十余年间,陈云已经成长为党内一名重要的领导干部。
而与陈云同年出生的高士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高士其于1905年11月1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8年年仅13岁的高士其考取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为了拯救像姐姐度平那样感染流行性疾病不幸死去的病人,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但不幸的是,1928年高士其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在研究脑炎病毒时不小心弄破了试验瓶,感染了脑炎病毒。从开始的视线模糊、脖子发梗、手脚发抖发展到走路不灵便。即便如此,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誓以自己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1930年学成回国以后,高士其几经挫折,心灰意冷,四处碰壁。他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虐杀无辜百姓,到处释放毒气,抓中国老百姓做活体细菌实验,痛心不已。他拖着半瘫痪的四肢,着手翻译《细菌学发展史》《世界卫生事业趋势》等著作,将其介绍给国人。就在高士其投奔好友李公仆时,结识了教育家陶行知和共产党员艾思奇。1934年,他开始发表科普作品,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救亡运动。随着高士其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与共产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除了艾思奇,中共地下党还派邵荃麟、董纯才及高士其的堂弟高仕融等党员经常去帮助、照料高士其,给他送去毛泽东的著作、地下党的刊物。在党的影响、帮助和启发下,高士其认识到想要“活捉小魔王(细菌)”,必先“打倒大魔王”,于是拿起笔投入战斗,向国民党反动派开火。1936年11月,他积极参加了震惊全国的“七君子事件”援救行动。他在政治上、思想上都与中国共产党有很高的契合度。为了追求真理,向往革命,高士其决心离开上海,开始踏上追寻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云奔赴延安。1937年11月29日,陈云与王明、康生同机抵达延安。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在延安机场热烈迎接他们的到来。毛泽东在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上说:“今天,马克思给我们送来了天兵天将!”
是年11月,32岁的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开始着手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大量发展党员,为党的革命事业招兵买马。他根据当时的情况,将全国分成解放区、国统区、敌后根据地、敌占区四类地区。根据不同地区,通过不同渠道吸收各种人才,为延安和敌后根据地输送人才。他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组织部门,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广招天下士”。他说:“现在,大家都在抢知识分子,日本帝国主义抢,国民党抢,我们也要抢,我们抢得慢就没有了。如果我们把要求救中国、要求抗战、要求革命的各种知识分子都抢到手里,那我们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这些话引起了党内重视,毛泽东赞同陈云的想法,他说抢夺知识分子非常必要,要抓紧时间争取。陈云说:“在国统区、敌占区的党组织,在广招人才的时候,要多同中高级知识分子接触,把他们争取过来。特别是国统区的党组织,要紧紧地抓住文化、教育、科学各方面的知名人物,抓住高级民主人士,努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向他们宣传介绍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宣传介绍党的方针政策,把他们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争取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为革命队伍增添新鲜血液。”陈云特别强调要敢于用知识分子,要欢迎他们到队伍中来,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环境与气候,以配合前方抢夺知识分子的斗争。
高士其不仅是全国仅有的5个微生物学家之一,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科普医学宣传上崭露头角,而且在与进步人士一起声援抗日战争中表现积极,革命性强。他经受住了白色恐怖的考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更加密切。他身在白区,但心向延安。抗战爆发后,白区的地下党积极响应号召,争取白区的人才。高士其的挚友艾思奇便是中共地下党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艾思奇特地前来与高士其告别。高士其很是震惊,问:“你到哪里去?”“延安!”艾思奇小声说。“哦!”高士其拖着疼痛的身体,用双手紧紧握住艾思奇的手说:“我也想去,能不能带我一起走?”艾思奇说道:“延安很苦,再说你行动不便怎么去的了?”高士其激动地说:“我一定要去延安,哪怕一天爬几丈路,我也要爬到延安去!”就这样,第二天艾思奇请示了地下党组织,组织上同意高士其前往延安。1937年8月,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和掩护下,半身瘫痪的高士其一路走走停停,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途经南京、汉口、郑州等地,最终来到了西安。高士其在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终于在1937年11月25日抵达了延安。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热情接待了他。
陈云常常说,凡是干部担心的事,也是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应该关注的事,只有帮助干部解决困难,才能使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得到陈云关心的不仅仅是党内的干部,还有大批党外的朋友。高士其就是其中一位。
高士其是著名的微生物专家,被陈云称为“第一个红色科学家”。因高士其身有残疾,体质很弱,行动不便,陈云格外关心,并派专人照顾他的生活。经常询问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征求他对工作的意见。
党组织安排高士其在陕北公学任教,在陈云的关怀下,还派了一名学生做他的秘书。白天,高士其经常被抬上讲台,给各级党员干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进步青年普及科学知识,讲如何防疫与防毒。晚上,他经常要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秘书每天晚上要听高士其口述腹稿、做笔录,还要帮他记口述日记。由于病痛的折磨,高士其往往一分钟只能说出几个字。但他依然坚持创作,学生也尽职尽责帮助高士其。高士其一直铭记陈云等党中央领导人对他的鼓励和关怀,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他说:“生活中如果只充满一个病字,精神便会空虚和烦恼;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又意义。”他积极乐观,革命热情非常高,虽拖着病残之躯,仍然斗志昂扬不知疲倦地开会、讲学、写作。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他还参加了延安的抗日救亡运动,写下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抗战诗篇。他晚年回忆抗战期间的创作时说:“在这个时期,我的病使我写作感到困难。但是我还是坚持着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是配合着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节拍而写的。”高士其的努力不负众望。1938年2月,他与董纯才、陈康白、李世俊等人组织成立了“边区国防科学社”,旨在发展国防科学,普及大众科学知识。1939年高士其的科学小品集《抗战与防疫》《细菌与人》相继问世,连毛泽东也说要“一读为快”。他还撰写了《国防科学在陕北》,发表在《群众》月刊上,举办了“革命医学座谈会”“细菌学讨论会”“自然辩证法座谈会”等。身残志坚的他,感动了很多人。陈云很担心他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会加重病情,经常去他住的窑洞里探望他,并常常对他说:“你要好好养病,不要着急。工作要做,但不要太拼命,来日方长嘛!”陈云的话,让高士其非常感动。高士其说:“工作是应该的,我现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的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谢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关心和照顾,谢谢你陈云同志!”他又接着说:“听说你的身体也不太好,每天还工作到很晚,看来也是个拼命三郎呀!”话音刚落,两人默契相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高士其(1905-1988)
时间过得很快,高士其在延安度过了愉快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努力学习、工作,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声援活动的组织工作,宣传科学知识,在生活上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经过一年革命生活的磨炼和考验,高士其认真思考和对比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他深刻体会到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压制民主与科学,埋没人才,而共产党崇尚民主与科学,尊重和善待人才,尤其是毛泽东、陈云等中共领导人对自己和其他知识分子的关心和爱护,更加坚定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在陈云的影响下,1939年1月,高士其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很快得到中央组织部的批准。陈云委派陈明和邹文宣两位同志做高士其的入党介绍人。经过党支部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高士其表现突出,身残志坚,是大家学习的楷模。3个月后,高士其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我愿意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为党、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终于,高士其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毛泽东得到消息后,致信祝贺他“站到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勉励他“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模范共产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陈云也特别为他高兴,致信祝贺他。
在生活上,陈云为高士其做了周密安排,特地派专人照顾他的生活。他让边区政府交际处想办法找了一位红军护士张宜秀照顾高士其的饮食,还派了一位小红军陈世富负责高士其的行动和生活起居。除此之外,陈云还特别吩咐每个月给高士其20元生活津贴,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待遇了。高士其后来回忆说:“当时领取高标准生活费的只有求恩大夫和我。”可见,中国共产党爱才护才、优待科学家实实在在的,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反映了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对知识分子的关爱和重视。身体不便的高士其在组织的关心照顾下,非常愉快地工作生活着。好景不长,高士其的病情日益加重,从上海带过来的药也快吃完了。1938年12月7日,陈云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郑重地提出要送高士其到苏联治病。但由于种种原因,高士其始终未能成行,陈云又指示中央组织部地方工作科,想办法花高价从香港买来药品送给他。经过多方曲折迂回,终于购得6000多片药送到高士其手上。高士其当时感动落泪,他深知革命之艰难,而党组织竟花高价特地买了那么多药给他,他无以言表,瞬间潸然泪下。高士其坐在轮椅上,用抽搐发抖的手,艰难地握住陈云的手,哽咽着一字一顿地说:“感谢党组织,再次谢谢你,陈云同志!”陈云诚恳地说:“不要说这样客气的话,组织部本来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嘛!党组织会尽力为大家排忧解难的。”至此,两人的革命友谊不断升温。不久之后,由于高士其的病情发生变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全身瘫痪。陈云得知后万分焦急,他一方面赶紧派人去看望高士其,另一方面尽快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提议送高士其到香港治病。于是,陈云又想方设法派人护送高士其到香港治疗。在陈云的精心安排下,高士其于1939年4月离开延安。途经西安、重庆、昆明、河内、海防,最终于同年12月成功到达香港,接受正规治疗。正是陈云的机智和果断,高士其才及时得到救治。陈云的关怀和细致周到的作风,深深地感动了高士其。
离开延安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抗日战争的持续作战以及解放战争的开展,高士其一直在各地下组织掩护下辗转各地就医,开展创作研究,陈云在前方和后方主持经济工作和战事指导,陈云和高士其无缘再相见。这期间陈云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后又到东北接手北满根据地建设,决战临江,接收沈阳。而高士其离开延安到达香港治疗了一段时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地下党组织把高士其从香港转移到广州,然后再转到广西桂林。抗战胜利后,高士其又辗转于广州、上海、苏州、台北、香港、天津等地,并于1949年5月31日到达北平,从此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颠沛流离、苦难不堪甚至几度濒临死亡的生活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中财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纪委主任等职,出席第一届、二届、四届、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由于身体原因未参加。高士其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顾问,全国科协常委、顾问等职。两人有缘在开国大典以及多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相见。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后,两人也亲切交流过。陈云了解到高士其吃了很多苦,坚定的意志让他不屈服于病魔,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让他笔耕不辍,科普宣传不止。陈云非常钦佩高士其这种百折不饶、坚苦卓绝的精神,也非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会后,陈云让身边工作人员捎信给高士其,约其会面。高士其接到信后非常高兴,革命志士久别重逢,气氛浓烈。陈云看到完全瘫痪在轮椅上、脑袋歪向一边、病魔的摧垮下脸显得有些变形、双手发抖而动弹不得、话也支吾不出、消瘦不堪却依然精神抖擞的高士其,心里不免有些悲伤和心疼。他走过去握住高士其的手说:“士其同志,你辛苦了!一直很想念你,身体还好吧?”高士其也很激动,吃力地点点头。通过身边亲人和工作人员的解说,陈云与高士其聊了半个多钟头,主要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普事业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以及高士其的生活和工作。他们的话语简短而充实,但充满了真挚的革命情谊。高士其对陈云的一直细心关注和几次险境相助,非常地感激。陈云对这位第一个来到延安的红色科学家并为党的事业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拼搏并坚持到最后的知识分子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许。经过革命的洗礼,他们相知相遇,为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结下了终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