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摘要:传统物理教学中,于物理学科中的探究型实验大部分教师多以硬性灌输与自我演示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记结论、背实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存在很大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知其然,不知其所有然;又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分组实验进行研究,从教学中的意义、对知识点的理解、合作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型;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实验是其在教学中最重要且不能丢失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直观看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才能清晰、明了的理解物理概念、公式,结论,才能更好的运用物理知识。而分组实验,无疑是一个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理论知识的好办法,它既能化抽象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探究型分组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着重考察了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多以硬性灌输与自我演示为主要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传统实验形式化演示下,教师忽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学生物理实验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整体性提高。尤其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传统实验教学所呈现的教学缺陷,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分组教学则与之呈现明显不同,教师通过分组教学为学生创建充分的探究空间。开放性、愉悦性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直观的体验与实践,更加深入地掌握物理的重点、难点,对于提高物理学科整体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物理是源于生活的科学,它是祖先对于现实生活中现象总结的一种高度凝聚,而物理上升到一定高度则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物理和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往复循环。而传统教学,学生通过看实验、背实验结论后,依然觉得无法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学生觉得平时照镜子,当人靠近镜子,像会变大;远离镜子,像会变小。往往存在疑问。而探究型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的结论。对于存在的疑问会转化为另外的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严谨的态度完成实验。而初中学生具有年纪小、好奇心强,胆大、好动的特点。听说做实验就非常兴奋、跃跃欲试。但他们只是靠好奇心的驱使,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态度不够严谨,马马虎虎,得到的实验结论也和正确结论相差甚远。而分组实验,每组4至6名学生,分工合作,尽量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分组遵循一定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优势互补,使学生的不同思想出现碰撞,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探究物理问题。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数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或播放实验视频、或演示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实验的效率,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做实验,这种方法较于前面两种好一些。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探究,用什么实验方法,更不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让学生观察后背实验结论,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分组实验教学,学生利用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现象进行合理的质疑和猜想,讨论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并进行科学的探究验证。例如,在讲授“压强”时,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根据生活现象讨论做出猜想,确定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最后小组内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整个实验目标明确,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很清楚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探究型分组实验中发现,课本中有些探究实验步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鼓励学生对某些实验器材或操作方案加以改进,使操作更简便,现象更直观,效果更明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其从实验中尝到创新的滋味,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学习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就有学生提出如果不用钩码,不让质量成倍的增长,而改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品做实验,是否也可以得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呢?学生也按照他的想法得出实验结论。又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沙子、矿泉水瓶、水也可以完成实验。让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解决,更让学生懂得怎样合理的探究,并不局限于实验室。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学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组实验中,小组分工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都如实记录,哪怕是一个数据、一个符号都不能错误,并且要把实验事实和自己理解的现实严格区别开来,不可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例如: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有的学生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无法做出三组数据,但又为了填表得出结论,自己捏造了一组数据,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这时要靠老师去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探究型分组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和验证加深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朱铁成.物理课程的思想、编订、实施与评价[M].广州科技出版社.2004.7
[2]周桂洪.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8
湛江市海宁学校 5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