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工作落实推进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对课堂提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对此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提问,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深入的展开,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不断的探索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平衡点。接下来,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在傳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们普遍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教学活动的重心全部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所以更加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重视课堂提问,或者仅仅针对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却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立足现实生活
数学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的指出了,小学数学课程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当中挖掘一些值得借鉴或参考的教学资源,将其一斤到数学课堂当中,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生活化的案例作为呈现知识的载体,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校园生活中挖掘案例,并对其进行编排。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教师:“老师今天想让数学课代表去超市帮老师买18个笔记本,其中每一个笔记本11元,那么老师大概要给课代表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简单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得出了答案,学生:“我们可以把18看作20,把11看作10,这样来算的话,就是20×10≈200(元)”,同时,也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可以把10看作1+10,然后再用1和10分别去乘18,这样就可以快速的算出答案。”通过贴近生活的提问,有效的降低了估算的难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融合具体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抛出问题,向学生提问:“几乘几等于多少?”虽然能够节省下一些教学时间,但是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比如课堂提问较为浅显,不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难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想方设法为学生传射一个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对问题展开更加深层的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结合一些卡通形象去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猴子分香蕉”的情境,教师:“小猴子们种下了一棵香蕉树,现在这棵树长出了28把香蕉,一共有7只小猴子,那么每一个小猴子可以分得多少香蕉呢?”此时,问题就完美的融入了具体情境当中,快速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情境开始运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了解除法可以被应用在“平均分”的问题上,从而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
三、参考学生学情
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基础、智力因素、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身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同时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去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守由简入繁,由简到难的原则,促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并促成班级整体进步的良好局面。
例如,教师在执教“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张商店的购物小票:双肩背包98.5元、文具套装25.5元、笔记本13.7元、练习册18.9元。结合这张小票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1.购买双肩书包花了多少钱呢?(考察学困生的小数读写)2.购买这些东西一共花费了多少钱?文具套装比练习册贵多少钱呢?(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3.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小票中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并计算结果。(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便会逐步加深,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以往的“概念性提问”,让课堂提问的问题更加深层次,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向导,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逐渐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2017,16(11):99-101.
[2]张巧玲.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200.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中心学校 6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