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相关教学理论,试谈有效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问题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情境的创设也自然离不开问题,可以说,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尤其对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而言,教师如何通过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当中,又该如何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获得实质性的成长和发展,这都值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不同知识领域下的问题设计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领域,其强调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主要内涵表现为理论化、抽象化的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转化,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数与代数的知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总结和归纳。例如,在“有理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明从“0”点的位置出发,呈直线运动,第一次前进了3米,第二次前进了4米,假设向东走为“+”,向西走为“-”,请问当前小明的位置该如何表示?通过数轴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得出正确答案,在列出有理数算式的过程中感受其运算的法则。
(二)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主要表现思维的过渡性,即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几何观念与直观能力。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明确勾股定理的基本性质,能够在解决实际证明类问题中加以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空间观念转化到具体的图形中,并适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比如,某人想要在草原上买块地皮,卖方出价1000金币,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第二天早上买主如果能从规定的起点出发,并在太阳下山前回到起点,那么你走过的地方就是你能够得到的土地面积。买主觉得条件合理便答应了下来,于是第二天早上从起点出发,前进14俄里后向左走,继续走了一段路之后又向左走,走了2俄里后,发现时间不多了,便立即改变方向向起点奔跑,此时一共跑了13俄里的他,终于回到了起点。问题是求这个人所得的土地面积,从而引出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用法。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感知、收集和整合能力,其中还会渗透一定的推理逻辑思维。该部分知识内容虽然在各阶段下的占比并不多,但却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也是考试中的固定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多地强调教材中的概念,而是可以多选用一些符合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去自行提炼,从而把握概念的内涵。例如,以全球变暖为话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某气象部门在一天内记录下的两个城市天气变化情况。根据表格测算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并得出两个城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值,明确温差,最终引出“极差”的概念,从而顺势引导学生用方差和标准差来描述数据的变化。
二、问题情境创设下的教学设计
(一)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价值多体现在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等方面,通过设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探究当中,引导其在实践探究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获得知识经验。例如,一张A4纸上绘制有2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图案,教师将面积为1的正方形与面积为4的正方形剪下来后标注上边长,然后再剪下来面积为2的正方形,同样标注好边长。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面积为2的正方形是否可以用前两种正方形来进行转化,即利用利用含有4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画出4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下,最后两个拼起来即可获得面积为2的正方形。
(二)游戏活动
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也能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那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到游戏活动与教学主题之间的相关性,确保学生通过游戏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获得知识经验。例如,投掷两个骰子,让学生猜一猜两个骰子落在桌面上时均为偶数点的概率,也可以通过比大小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猜测游戏。在自主尝试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概率”的属性。
(三)实际生活
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在感受数学知识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明确两个条件,其一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其二要与教材的内容相契合,二者均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切忌过度地注重营造氛围,顾此失彼。例如,某商场在进行商品促销酬宾活动,计划分别进行两次不同的降价,甲方案为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而乙方案是两次都打{ }{EQ}{ \}{F}{(}{p}{+}{q}{,}{2}{)}折。提问:作为一名顾客,你觉得哪一种打折方式更加便宜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问题的本质就是比较p、q与{ }{EQ}{ \}{F}{(}{p}{+}{q}{,}{2}{)}之间的大小,用特殊值即可得出pq≤({ }{EQ}{ \}{F}{(}{p}{+}{q}{,}{2}{)})2,所以甲方案更加便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更多地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内容,如此所创设出的情境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落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勇.妙创问题情境 构建灵性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案例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3):42-43.
[2]鄭培珺.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6):22-24.
[3]井国乐.浅析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76):84.
(四川省 广安市邻水县九龙镇风垭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