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芸
摘 要:缺乏学习主动性,且成绩处于较低水平的通常被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现象几乎在每一个班集体都有出现,帮助他们实现到中优等生的转化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初中数学难度加深,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更加明显,学困生承受着更多压力,他们急需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初中生处于发展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基础不同,水平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尚待发掘的潜力,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但不难发现,学困生似乎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长此以往,他们形成自卑心理,产生消极懈怠的学习态度,这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也降低了班级整体的数学水平。所以,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兴趣不足,意志薄弱
有的学生因为擅长某学科而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因为对某学科感兴趣而能够轻松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学困生所缺的正是这种品质。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对数学怀有排斥心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耐心,不能主动思考和探究,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步不前,时间一长,其数学成绩自然远远落后于他人。
(二)方法不当,效率低下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方法决定着效率,很多学困生正是因为学不得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學习过程异常繁琐复杂。而且,由于基础薄弱,数学水平较低,学困生所面临的局限性更强,他们通常不会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缺乏创新的意识,这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很难得到提升。
(三)不被重视,心理消极
教师普遍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有好感,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更愿意和这部分学生交流互动,给他们分配任务,提供表现的机会。而学困生很少得到重视,他们无法和老师同学保持相同的步伐,没有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一味处于接收信息的状态,久而久之,难免产生消极心理,彻底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所以,作为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来分析其实际需求,据此采取针对性教学方针,帮助学困生坚定学习信念,主动改变和提升,最终得到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一)构建趣味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学困生的学习观念不强,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其学习动力基本靠兴趣来维持。然而在以往的学习历程中,数学给学生留下了枯燥、复杂的印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好感,不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但实际上,数学在萌芽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文化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都是数学魅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数学相关的趣味元素,构建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困生能够主动走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勾股”二字提出问题:“‘勾股定理中的‘勾股二字是怎么来的?是外语音译过来的吗?”在学生讨论之际,教师可以引出《周髀算经》中介绍勾股定理的文字,并请学困生阅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意识到我国在很久之前就已证明了这一定理,并因此产生文化自信,进而对勾股定理的内容产生探知欲,能够主动展开探究。另外,在学生证明勾股定理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也同去做客,看见了这样的地板图案,会发现什么规律?”同时借多媒体展示故事中的地板花纹。通过趣味情境的构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主动地获取知识内容。
(二)提供表现机会,强调重要地位
学困生在数学成绩上处于较低水平,通常思维能力较差,反应较慢,在课堂上处于弱势地位。而教师厚此薄彼的态度让这部分学生更加找不到存在感,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给学生同样的关注和关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困生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表现机会。比如,尽量设计一些基础性问题,让学困生作答,或者布置简单的任务,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从而强调学困生的重要地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重拾学习数学的自信,并得到数学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则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的视频,然后请几名学困生上台,以圆代替太阳,直线代替海平面,将太阳与海平面的几种位置关系画出来。这一任务轻松简单,学困生很容易便能完成,并且能够因此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而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直线和圆相切时它们有几个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存在怎样的关系?如果学困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应指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困生深度融入课堂,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数学学习中,方法就是工具。而不具备科学有效且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学困生所面临的一大困境,正因如此,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但却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体现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老师所认为的好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大部分学生,所以教师应引导学困生走出固有模式的局限,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同学接触交流,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从而强化其学习效果。
以“整理习题资源”为例。数学毕竟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不同的学生对待错题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学生在练习册、试卷上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中包括错因分析、正确解题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习题变式等等;有的学生则单独准备习题集,积累一些错题和重要题型,以备复习之用。而学困生很少具备这种意识,所以常常重蹈覆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册、习题集,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使学困生获得启发,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习惯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是公平的,应面向每一位学生,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贯彻这一理念,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秋香.如何让初中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J].读写算,2019(35):155.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城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