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琴
摘 要:现如今,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笔者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置身其中,真可谓几多欢喜几多忧。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初中新课改有四大优点。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改革;感想
一、师生关系和谐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很多的时候,教师激情满怀,学生反映平平。甚至有时候,教师课前将课备得非常好,可谓环环相扣,实际教学时却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不按轨道行驶。另外,对学生确乏全面了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的通病。而新课改却首次摆正了师生的关系。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学生要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还要注重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中创设较多的活动,而是需要更多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动性。待到一节课完成后,教师和学生是以轻松自在的状态结束的。相较于每节课之前做大量细致的准备,更多的时候教师会想怎么做、怎么讲,这一种状态始终是以围绕教师来进行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每节课备下来,很累,毫无兴趣可言,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也达不到真正地提高。
二、课程设置立体化
无论教学方式怎么变,都离不开教师、学生、课程。而新课程设置形式由以前的单一模式变成了必修加选修,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更人性、更科学,实现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变化既为学生共同提高奠定了基础,又为学生个性发展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地方、学校课程的介入,彰显了越是民族的,越是地方的文化才是国家的文化,真正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又加强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至热爱祖国的情感。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还原了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由只看学生成绩变成了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由静态转换为动态;由教师评定变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等综合模式。总学分等于必修学分加选修学分及社会综合实践学分,使得教学目的不再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为准,而是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能力。
四、学习领域宽广化
课程设置的立体化必然注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多元化。选修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模式,走班制、学生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协作、研究的能力。各学科课程设置也更生活化,实用化。网络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由现实走向虚拟。总之,学生不再是以死学知识,学死知识为基准。而是在生活中学,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落实不够深入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国家、省、市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可以说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是作为学校及教师,依然在实际行动中找不准定位。有时候教师感觉是无所适从。一方面社会、家长要成绩,学校评价教师的指标也主要是成绩。另一方面课堂的主阵地是学生。如果作为中考科目,如果课程内容讲得少,家长和学生会很不满意。如何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实实在在的搞好新课程是当前最大的课题。还有就是教师本身存在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课堂上课的话还行。如果要转变思想,实现新课程,课时特别紧张,很难实现。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觉得没办法驾驭课堂,无法管理学生,无法使教材在课堂中有效生成。不想学习,不敢学习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对学校的评价仍仅仅围绕应试教育
如果对学校的评价只盯着中考,就没办法谈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不敢迈开大的步伐。另外,如果没有配套完善的学生选课、评价、校本研修机制,及质量检测、落实等相应机制,初中新课改的实施就如同纸上谈兵,会使教师和学生失去方向,无处下手。
三、资源不足制约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多元立体化,是好事,但同时面对的问题是资源不足,缺乏长期有效地机制。有很多的课程虽然在设置之初都有,但是在选的时候就等于没有,或者学生只能听听老师讲的,却没有练习的条件。又或者是直接由任课教师选自己最适合教学生学的课程。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却成制约实施的硬伤。
四、经验不足,缺乏交流学习平台
初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而言都沒有成功的典范,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否开通一个平台,建设一个综合培训、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特别是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供教师之间交流学习,这样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在广大教师群体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下,初中新课改的美好蓝图必然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艾秀先. 浅谈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J]. 祖国,2018(7):174-174.
[2]李霄云.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No.339(49):132-133.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臧村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