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lphi法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2021-06-09 02:05苏燕清黄丽军黄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急诊科入院心肌梗死

苏燕清 黄丽军 黄燕

1百色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533000;2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533000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该疾病发病迅速,病情凶险且进展较快,加之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针对该类患者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接诊、诊断及治疗为救治原则〔2〕,且相关指南要求,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的60 min内作出治疗决定,但随着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要求的逐步提高,加之急诊科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及护理工作繁杂〔3〕,因此,制定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急救效率,改善其临床转归。德尔菲法(Delphi),也称专家调查法,有学者指出〔4〕,在该方法基础上构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流程为: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之后根据其商定结果事实制定护理措施,将该理论融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护理模式的科学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时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经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②患者为首次发病,③患者在发病后,及时被送至医院治疗,其发病至入院时间≤3 h,④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患者以往伴有其他类型心脏疾病,②患者伴有肾、肺等其他内脏严重功能障碍,③患者在入院前,已自行治疗或接受相应药物干预。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路径组,每组35例。其中常规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19±9.1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1±0.36)h;梗死部位,前壁心肌14例,下壁心肌21例;合并症:高脂血症2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1例。路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3.59±9.8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0±0.29)h;梗死部位,前壁心肌15例,下壁心肌20例;合并症:高脂血症21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救流程,使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并给予其吸氧及心电监护等措施,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对路径组患者行基于Delphi法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2.1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在本次研究开始前,由该院急诊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及5名主管护师,共计9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本次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即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该院急救护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专家咨询表〔6〕,并初步将急诊时间设定在30 min内。(1)到达急诊科5 min内护理措施:①将患者送至急诊室,并指导其保持平卧位并禁食、禁水,以降低心肌耗氧量;②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采取吸氧处理,并保证氧流量4~6 L/min,以缓解其症状〔7〕;③监测患者心率等情况,并避免电极板影响除颤操作,采用留置针及三通管建立静脉通路,并调整给药速度;④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告知相关医师〔8〕。(2)到达急诊科10 min内护理措施:①遵医嘱用药,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并对血压正常的患者,给予其适量硝酸酯类药物,以达到保护其心肌的作用;对伴有心前区疼痛且使用硝酸甘油后疼痛不缓解的患者,给予其吗啡或哌替啶治疗〔9〕;②实验室检查,抽取患者静脉血,并立即将其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血常规、血样、血凝及心肌酶等项目的检查;③抗凝治疗,在明确其诊断后,立即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等药物〔10〕。(3)到达急诊科20 min内护理措施:①与患者家属沟通,将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在其确认治疗后,指导其签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电情况;②尽可能在患者入院30 min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11〕;③对患者心电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在其溶栓期前10 min,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之后每30 min进行1次,同时观察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及是否出现低血压、出血、过敏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症状,对采取的措施及患者反应进行记录。(4)到达急诊科30 min内护理措施 包括:①确认患者签字情况,并立即将患者送至心导管室;②对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2 h,且预计延迟时间<1 h,则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2.2心理干预 由于该疾病起病较急,导致多数患者在入院后出现焦虑、紧张、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根据其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疏导措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及疼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并对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路径组患者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路径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35),〔n(%)〕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路径组患者治愈及好转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有研究表明,约40%~60%的患者在发病的数个小时内即可出现死亡情况,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经验表明〔12〕,由于急诊科患者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导致医护人员难以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而随着近些年医护模式的改变,常规护理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多数学者指出〔13〕,可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该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模式,即针对患者疾病,采取相应流程化、时间化及多元化的护理模式,通过提高工作的有序性及时间性,避免遗漏项目或浪费资源,以达到尽早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目的〔14〕。

在本次研究中,将Delphi法作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以实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Delphi法是由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预测机构,其中包括若干专家和企业预测组织者,按照规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询专家对未来市场的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理论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15〕。由于Delphi法具有匿名性、信息反馈及统计推断三大特性,因此能够被应用于各类评价指标的确定〔16〕,同时,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相关专家的选择,本次研究中,共计9名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虽然与Delphi法推荐的专家人数(15~30名)存在一定差异,但所选取的人员均具有充足的急诊科工作经验,且对急性心肌衰竭的治疗及护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17〕,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更为有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护理人员能够根据路径护理表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护理及检查工作,避免护理工作因目的性及系统性较差而延误治疗时间〔18〕。另外,有学者指出〔19〕,在急诊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护理人员文字记录时间,进而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该模式能够将护理工作由被动的配合治疗转变为主动护理,进而能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同时,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及规范性,通过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程序化,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遗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另外,通过实施该模式,部分患者能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进而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改善护患关系〔2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路径组患者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在入院至接受救治的时间明显缩短,其主要原因为,该阶段的护理工作可具体分为接诊、病情评估、患者生命维持、指标检查、遵医嘱用药、药物反应观察及转运共计7个方面,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以上工作内容关联起来,使护理人员明确在不同阶段所应进行的护理工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对治疗的延误。路径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愈及好转率显著优于常规组。这是由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其心肌梗死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能够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避免患者出现死亡等严重情况〔21〕。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采取基于Delphi法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及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急诊科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