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合作联合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1-06-09 02:33晋娟周宏玉王本月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围术腰椎间盘外科

晋娟 周宏玉 王本月

上海长征医院脊柱一科 20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腰腿痛和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综合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及电脑、手机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2〕。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多行手术治疗〔3〕。但是,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应激反应,也容易引发术后多种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恢复〔4〕。因此,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从临床来看,传统围术期护理越来越不适应患者需要〔6〕。近年来,该院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需要,积极应用跨学科合作联合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6例为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③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至少完成3个月跟踪随访;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腰椎结核、骨质增生等非椎间盘突出疾病者;②重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③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者,或手术未能完整切除者;④对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殊处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7.39±6.56)岁;病程1~14年,平均(3.39±0.67)年;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膨出27例,髓核突出21例;突出位置:L3~4 12例,L4~5 20例,L5~S1 1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5~66岁,平均(48.06±6.87)岁;病程1~15年,平均(3.33±0.62)年;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膨出28例,髓核突出20例;突出位置:L3~4 11例,L4~5 22例,L5~S1 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当天,由护士介绍病房环境,并完成必要的检查和健康宣教等。患者术前常规手术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常规放置导尿管。记录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并告知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疼痛耐受力较轻者,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并给予相应的健康和运动指导〔7〕。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跨学科合作联合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

1.2.1跨学科合作 组建包括外科医师、病区护士、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跨学科合作小组。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担任组长。跨学科合作小组商议后,制定跨学科协作方案,明确各人员具体职责。其中:外科医师全程负责诊疗和手术的进行;病区护士负责围术期护理,包括护理评估、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等;麻醉师负责麻醉方式的优化和实施;手术室护士负责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协助外科医师完成手术;营养师负责营养评估和营养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干预;康复治疗师负责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1.2.2快速康复外科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内容和价值,赢得患者及家属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支持。要求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指导腰背肌锻炼、下肢功能锻炼、床上解大小便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和排痰训练等。由营养师全程进行营养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针对疼痛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护理。术前不做肠道准备,禁饮2 h,并在麻醉前2 h补充碳水化合物〔8〕。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优化的麻醉方案。麻醉后,凡是符合小切口术条件的患者均行小切口术。一般不留置胃管,需留置胃管者原则上在清醒前拔管。手术室温度始终保持在23 ℃左右。所有输液药物均加热后滴注(不适合加热的药物按使用程序处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并注意保温,温度不得<36 ℃。术后及时补液,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镇痛。鼓励患者术后早进食、早下床。经吞咽评估正常后,口服10 ml温水。无异常情况20 min后,进食流食,并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和正常饮食。术后当天鼓励患者适当翻身,并在术后12 h视情况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包括仰卧位直抬腿锻炼、踝关节屈伸锻炼等,并逐步加大锻炼量〔9〕。

1.3 观察指标

1.3.1围术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

1.3.2腰椎功能评分 采用JOA腰椎功能评分表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价。该评分表从腰背痛、腰腿痛、步态行走能力、日常活动限制、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排尿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29分,得分越高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越好。

1.3.3生活质量 采用Roland Morris(RMQ)调查表于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该调查表包括站立、坐位、行走、穿衣、工作等维度,总分0~24分,得分越高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4术后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16.67%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围术期护理忽视了多学科合作,而且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直接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相对缓慢,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来看,涉及了外科医师、麻醉师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营养师、心理师和康复师等多个群体,需要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则基于现代医疗实践,通过整合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种资源,从而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条件。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恢复中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且也普遍肯定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4,9-10〕。但是,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合作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护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学科合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说明:较之常规围术期护理,多学科合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衡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还说明:多学科合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多学科合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董长玲和鲁薇薇〔11〕在类似研究中也获得了相似结论。她们认为多学科合作进一步强化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针对性和预见性,让护理更加高效和合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则为患者预后奠定了更好的基础。Delgado-López等〔12〕研究也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护理需要整合各学科力量,并且优化护理方案,尽可能广泛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中采用跨学科合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围术腰椎间盘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