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06-09 02:32何欣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支原体家属依从性

何欣

深圳市人民医院儿内科 518020

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所致〔1〕。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和呼吸系统结构特点而易发生支原体肺炎,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流行趋势强,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3〕。而患儿由于年龄小,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治疗,会影响疾病的恢复,因而积极配合、规范治疗,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4-5〕。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主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主,能够以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需求为中心,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6〕。本研究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支原体肺炎〔7〕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③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患儿,②精神异常、认知功能低下患儿,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儿。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10岁,平均(5.23±1.13)岁;病程2~10 d,平均(6.12±0.67)d。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11岁,平均(5.35±1.21)岁;病程3~11 d,平均(6.58±0.74)d。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维持病房清洁卫生,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对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做好饮食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1)生理需求护理:①咳嗽、咯痰护理:让患儿遵医嘱服用镇咳祛痰药物,调节患儿房间温度为20℃,湿度50%~60%,降低环境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让患儿取舒适卧位休息,并定期更换体位,对于剧烈咳嗽患儿,取侧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让其挺直背脊利于肺部扩张。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告诉患儿家属如何正确抱患儿,通常为竖直法。若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需对其进行体位引流,轻拍患儿背部,借助重力促进患儿分泌物排出,对于有需要的患儿实施每日2~3次雾化吸入治疗。②对于体温高于38.5℃的患者,应采用冰帽、低度酒精等措施降温,并及时关注患儿病情,对于出汗较多患儿,提醒家长及时更换潮湿衣服和床单。③饮食护理:清淡饮食,食用富含丰富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高热患儿以稀饭等流食为主,待体温下降后改为半流食。(2)安全需求护理:①在病房内摆放卡通盆栽、漫画、小玩具等,为患儿营造熟悉场景,消除其对病房的恐惧心理,并确保病房整洁、通风,将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分病室安放,防止交叉感染。②在患儿静脉注射前多鼓励他,特别是哭闹患儿,告诉其打针是为了更快康复,使其不怕打针痛,在打针成功后表扬他“你真勇敢,真棒”,同时为减少患儿痛苦采用静脉留置针。(3)爱与归属需求护理:①关注患儿的兴趣爱好,对于年龄较小患儿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取得患儿信任,对于年龄较大患儿,通过童趣性的语言与患儿沟通,使其明白治疗的作用,并通过看宣传片的方式为患儿树立榜样,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②通过健康手册、讲座、视频等让家长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症状、护理常识,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并教会家长拍背排痰方法,让家长监督患儿吃药、打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同时让家长多鼓励患儿,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并给患儿唱儿歌、讲故事,让患儿感受到家长的关心。(4)尊重需求护理:对于一些“唱反调”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积极与其沟通,了解患儿的真实想法,对患儿说“我知道你其实是愿意治疗,只是有点怕痛”,积极劝说患儿治疗,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5)自我实现需求:满足患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可以给患儿一些画纸供其涂鸦,或给患儿积木、拼图让其自由创造,并对其进行表扬。(6)出院指导:告诉患儿家属避免患儿进入拥挤的公共场所和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后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用药及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干预后,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息缓解时间。②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干预1 w后评估患儿依从性〔8〕,患儿完全配合治疗为完全依从;患儿有哭闹抵触,但基本配合治疗,不影响治疗为部分依从;患儿严重哭闹抗拒治疗,治疗无法进行为不依从。③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出院前,根据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从病情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专业知识4个维度来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均2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④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记录干预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息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患儿由于年纪小,依从性不高,而患儿家长由于过于担心病情进展,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病情进展,引发患儿家长的抵触情绪,甚至引发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患儿的康复带来严重不良影响〔9-10〕。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能够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患儿康复〔11-12〕。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息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说明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患儿有咳嗽、咯痰等症状,但其年龄较小,尚无有效咳嗽意识〔13〕,护理人员定期帮其更换体位,并对其进行体位引流,轻拍患儿背部,借助重力促进患儿分泌物排出。对于高热患者,采用冰帽、低度酒精等帮助患儿降温,同时出汗较多患儿,提醒家长及时更换潮湿衣服和床单,预防感冒。同时配合饮食护理,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使患儿营养得以补充,增强免疫力,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患儿因生理、年龄及心理等的特殊性,惧怕打针、吃药,害怕进医院〔14〕,其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较高。护理人员通过摆放卡通盆栽、漫画、小玩具等,为患儿营造熟悉场景,消除其对病房的恐惧心理。对于哭闹患儿,静脉注射前多给予鼓励,告诉其打针是为了更快康复,在打针成功后表扬他“你真勇敢,真棒”,让其不怕打针痛,同时为减少患儿痛苦采用静脉留置针,满足其安全需求。儿童本身就是充满游戏性的〔15〕,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拉近与患儿的关系,取得患儿信任,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儿童是具有从众性的〔16〕,通过看宣传片的方式为患儿树立榜样,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儿童对家长是充满依恋性的,让家长监督患儿吃药、打针,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让家长给患儿唱儿歌、讲故事并多鼓励患儿,让患儿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满足其爱与归属需求,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的情绪是善变的,因此他们的行为是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的〔17〕,对于一些“唱反调”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了解患儿的真实想法,对患儿说“我知道你其实是愿意治疗,只是有点怕痛”,积极劝说患儿治疗,使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同时满足患儿的自我表现欲望,给患儿一些画纸供其涂鸦,或者积木、拼图让其自由创造,并对其进行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使其更愿意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还说明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生理需求让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通过安全需求护理、爱与归属需求护理及尊重需求护理,让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亲切、热情、负责的态度,从而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生理需求护理及常规的抗感染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同时安全需求护理让患儿有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支原体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