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及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临床效果

2021-06-09 02:05吕红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卧床预见性功能障碍

吕红叶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 473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机体功能恢复不明显等治疗特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甚至对治疗、康复产生抵触态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同时,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机体血流速度变慢,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营养摄取不足,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还易导致肺部感染、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2〕。目前临床常规护理多缺少预见性,为了降低脑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或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该科自2016年1月起,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CT、磁共振成像、DSA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已脱离生命危险,进入脑卒中康复期;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需要长期卧床者;④意识清晰,可通过语言、肢体、文字等多途径进行沟通;⑤无精神障碍性疾病;⑥无恶性肿瘤等实质脏器性疾病;⑦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者;②功能障碍较轻,不需长期卧床者;③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近期服有抗精神类药物者;④并发恶性肿瘤或实质脏器性疾病者;⑤不愿参与本研究者。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6~79岁,平均(58.4±4.7)岁;缺血性脑卒中35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左侧肢体功能障碍24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23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11例;合并语言障碍32例,吞咽障碍16例。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58.7±4.9)岁;缺血性脑卒中33例,出血性脑卒中25例;左侧肢体功能障碍24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24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10例;并发语言障碍30例,吞咽障碍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并发症、功能障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病区病室环境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及肢体功能护理、大小便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加强护理风险评估 护士应善于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当前病情、心理状态、治疗效果等,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比如过于消瘦、皮肤弹性差、严重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被评估为压疮高危人群;下肢瘫痪、肌力差、下肢静脉输液、高血脂等患者被评估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高危人群;精神状态差、治疗依从性差者被评估为焦虑、抑郁高危人群;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差、被动体位、肌张力差者被评估为关节僵硬高危人群等。根据患者被评估护理风险危险程度及种类,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组,并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3〕。

1.2.2加强健康宣教 结合护理评估结果及患者认知能力,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口头宣教,也可以是图文结合式的健康宣教手册,也可以是视频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自身疾病发病原因、高危诱发因素、治疗手段、预后情况等,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依从性差、精神不振、焦虑抑郁情绪前兆者,应多向其介绍预后良好病例,引导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

1.2.3预防性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穿柔软、吸汗的宽松衣服,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局部受压皮肤,加速受压皮肤血液循环,对于处于高凝状态或有血栓病史者,可给予间断使用充气压力泵按摩双下肢,对于功能障碍侧肢体,应始终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静脉输液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避免下肢静脉输液,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增加血栓形成概率。每天按摩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协助瘫痪侧肢体行关节运动4次,包括足踝关节屈伸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健侧肢体主动运动,每次15~30 min;每2 h协助翻身1次,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运动,用鼻尽可能多的深吸气,然后屏气2 s,再用嘴缓慢呼尽,可促进肺组织扩张,避免肺不张、肺部感染,同时腹式呼吸还能够使患者放松,感觉轻松舒适,可缓解或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护理评估为高危人群,应适量增加肢体活动、腹式呼吸、翻身扣背频率及持续时间〔4〕。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机体营养摄取,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大小便护理。加强患者动态心理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指导家属给予家庭、社会支持,消除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的诱因。

1.3 评价指标

持续护理4 w后,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关机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程度,SAS和SDS分别各由20个条目组成,将近一周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感觉发生频率分为没有或很少、偶尔、经常、绝大部分时间4项,依次给予1~4分,20个选项得分相加×1.25取整数得出标准分,每个量表得分分界值均为50分,即<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发生率=(轻度焦虑、抑郁+中度焦虑、抑郁+重度焦虑、抑郁)/总例数×100%。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不满意4项,让患者在相应选项打钩,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有效问卷例数×100%;发放116份,回收且有效116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患者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患者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经预见性护理4 w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是最常见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活动量减少,甚至需要长期卧床,患侧肢体需要行被动卧位,肢体血压循环减慢,关节功能退化,肺扩张程度降低,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5〕。另外,由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或紊乱,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皮肤弹性减弱,受压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还受物理剪切力、大小便刺激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压疮。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高达50%,压疮发生率45%~60%,肺部感染发生率30%〔6〕。其次,并发症的发生可使病情进展,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脑卒中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甚至丧失,形象改变,康复效果缓慢等,都是脑卒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重要诱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概率高达35%~60%〔7〕。因此,在加强脑卒中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重视其心理反应。

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理念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全面护理评估可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合每例患者的病情及其他资料,提出客观的护理问题,用护理评估指导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护理评估可提前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患者病情发展趋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将护理风险及患者病情进展诱因消除在萌芽中。个体化健康宣教的实施,不仅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疾病治疗认知度,还可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消除由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低等因素所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皮肤按摩、腹式呼吸、翻身扣背、饮食指导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肺扩张,增加机体营养摄取,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可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不至于使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继续蔓延加重。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预见能力及素质,能够通过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客观护理评估,准确判断患者心理、病情进展趋势,进而给予相应护理干预〔8〕;在降低脑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护理质量及护理队伍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卧床预见性功能障碍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