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09 13:40刘会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品管圈评判学习效果

刘会丽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599

中医学是一种强调以临床实践为核心,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综合性理论体系,方剂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与经验,并最终将理论知识指导、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方剂学与临床实践具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方剂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临床实践工作能力[1]。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均采取传统方剂学授课,教师通过大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输方剂学知识,但方剂学知识偏枯燥、无味,专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佳,且方剂学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传统教学导致学生评判思维能力受限,因此方剂学知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为能进一步提升方剂学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的理解与掌握方剂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对100名学生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专科生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7月我校二年级中医学100名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我校二年级专科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名中男19名,女31名,年龄19~23岁,平均(20.82±0.53)岁,观察组50名中男17名,女33名,年龄20~23岁,平均(20.56±0.49)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学院教务科审核;均为在校二年级中医学专科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学。排除标准:其他专业专科学生;缺课超过2学时者;不能配合完成学习考核者。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常规方剂学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课上理论知识讲解以及课后自我预习、复习完成课程,由教师根据教务科课程教学安排合理制定教案并根据课时要求按时向学生传授中医药方剂学课程知识内容。观察组学生则接受方剂学品管圈教学模式,其中圈长为方剂学课程授课老师,共分为5个小圈,每圈由10名学生组成,每圈选出1名学生作为小圈长。运用“品管圈”模式,每圈学生在课前需要对方剂学课程中各课时涉及的病证、药物、方剂进行预习,小圈内分工完成学习笔记,并在课前进行圈内交流,提出问题,课上进行演讲与提问,圈长老师负责解答各圈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方剂学知识要点,完成答疑解惑与病例实践验证。圈长根据各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将典型病案作为各圈课后讨论主题,逐渐将理论思维模式换变为临床实践。圈长鼓励各圈学生结合方剂学知识内容开展临床病例情景模拟,不同模拟角色下结合相应理论知识制定相关问题并互相提问,最后由圈长负责总结最佳诊疗方案,并对基于理论知识的情景模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纠正与改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方剂学知识圈内考核,各圈学生互相设置有关方剂学知识的问题进行互相提问,圈长负责监督与更正。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教学前及教学后进行方剂学理论知识考核以及相关临床案例分析考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考核成绩越理想。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评价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3],主要包括开放性思维、分析能力、系统能力、寻求真相、判断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程度7个维度,并计算总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好;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包括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4个维度,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于学期结束后采用自拟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度与非常满意度之和,自拟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05,表明量表信度较高,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获取两组学生方剂学教学前后相关考核评价资料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学习成绩比较

两组教学前方剂学理论成绩以及临床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教学后方剂学理论成绩以及临床案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学习成绩比较(x ± s,分)

表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分比较(x ± s,分)

表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理论教学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n(%)]

3 讨论

方剂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理论与内容是在长期医疗实践所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形成,并非单纯思辨而生,其凭借临床经验事实的引导力求临床经验事实的验证,力求将中医药理论知识回归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5],而在校专科学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导致其在学习方剂学过程中较为困难,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差,知识掌握程度、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剂学的态度与兴趣,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最终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方剂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6]。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后方剂学理论成绩以及临床案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理论教学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专科学生方剂学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满意度情况。

而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传统方剂学教学模式相对较为死板、乏味,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与临床评判思维能力较差,进而导致理论学习效果不理想[7-8]。为提升中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方剂学教学质量,近年来理论与临床教学中均不断尝试将不同新型教学或管理模式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中,有学者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微信平台开展学生理论教学,结果显示学生自学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考核成绩提升30%以上[9],这与本研究结果结论基本一致。品管圈活动更为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虽为校内的理论知识教学,但通过品管圈活动由圈长老师统一安排理论学习进度,将方剂学中的知识点作为品管圈主题,通过分圈课前自主学习、讨论完成理论知识的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难点与疑惑,圈内讨论不断查漏补缺,最后由教学老师进行监督与答疑解惑,加深学生对方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思维印象,提升理论学习效果[10-12]。并且品管圈活动更为重视方剂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建议性、可操作性的经典病案学习、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并通过不断的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临床实践流程,明确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系,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方剂学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增长学生临床实践经验[13-15]。同时品管圈教学模式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也可在其他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中尝试应用品管圈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医学理论教学质量与效果。

综上所述,在方剂学教学中采取品管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学生理论学习效果与临床案例分析能力,并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理论教学的满意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品管圈评判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莲心宝宝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