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亮,涂建成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苏州 215600)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辅助手术,其中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腹腔镜探头指示下操作,不仅能够达到开放式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其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1]。本研究旨在探讨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9例)和传统组(25例)。腹腔镜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41~82岁,平均(64.68±8.49)岁;肿瘤直径2~5 cm,平均(3.59±0.82) cm;TNM 分期[2]:Ⅰ期 6 例,Ⅱ期17例,Ⅲ期16例。传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42~83岁,平均(65.35±9.34)岁;肿瘤直径 2~5 cm,平均(3.38±0.74) cm;TNM 分期:Ⅰ期3例,Ⅱ期13例,Ⅲ期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3]中结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术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确诊者;单发腺癌者;存在相关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既往重大胃肠道或腹部手术史者;近期服用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者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术前准备、消毒、铺巾等,并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或截石位,且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起效后,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5 mm Hg(1 mm Hg = 0.133 kPa)左右。脐下作小切口,于右锁骨中线和两髂前上棘连线交点处穿刺12 mm套管针(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并于左右锁骨中线平脐水平穿刺5 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随后行全腹腔探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在腹腔镜下离断肠段、系膜,随后夹闭血管。清扫淋巴结,分离结肠系膜前后叶,并清扫系膜及其周边区域淋巴结,消化道吻合重建,待恢复肠道连续性后冲洗盆腔、腹腔,缝合腹壁小切口。传统组:行开腹全结直肠系膜切除术。麻醉起效后,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取相应腹部正中作切口,常规探查腹腔,同样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或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肿瘤根治原则,行肠系膜血管根部的彻底淋巴结清扫及血管的结扎离断,并行相应区域的结直肠系膜切除,离断肠管后并完成消化道的吻合重建,缝合腹壁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情况及住院时间。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激素指标(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于术后7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处理后经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③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经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CEA、CA199及CA724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指标 腹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目(枚) 住院时间(d)传统组 25 115.15±33.71 198.95±36.25 10.65±4.24 15.65±3.68腹腔镜组 39 151.30±35.95 120.85±40.62 9.27±3.16 9.98±3.02 t值 4.020 7.819 1.489 6.724 P值<0.05<0.05>0.05<0.05
2.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7 d腹腔镜组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传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胃肠道激素指标(pg/mL) 肠鸣音恢复时间(d)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d)胃动素 胃泌素传统组 25 56.39±9.98 158.45±26.12 3.79±0.89 3.85±0.82腹腔镜组 39 78.26±12.05 220.04±49.07 2.14±0.76 2.32±0.93 t值 7.558 5.763 7.923 6.717 P值<0.05<0.05<0.05<0.05
2.3 血清CEA、CA199及CA724 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且腹腔镜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比较(±s)
注:与术前1 d比,*P<0.05。CEA:癌胚抗原 ;CA199:糖类抗原 199 ;CA724:糖类抗原724。
组别 例数CEA(ng/mL) CA199(U/mL) CA724(U/mL)术前1 d 术后7 d 术前1 d 术后7 d 术前1 d 术后7 d传统组 25 29.32±6.08 10.04±2.95* 50.15±12.48 25.05±9.04* 16.41±4.12 9.00±1.94*腹腔镜组 39 28.05±5.91 6.56±2.31* 51.06±13.47 19.15±8.15* 15.36±4.93 5.61±1.99*t值 0.829 5.271 0.271 2.707 0.885 6.713 P值>0.05<0.05>0.05<0.05>0.05<0.05
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该术式是在距离肿瘤缘远端2 cm处行肠段切除及肠段吻合,并同期进行淋巴结清扫,可同时实现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除,但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预后情况较差[4]。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逐渐应用于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研究结果也可表明虽然腹腔镜手术耗时较长,但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更高,患者更易接受。
胃肠激素是胃肠道管壁散在分泌细胞、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类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其通过和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调节消化器官分泌、运动及吸收,当该类物质分泌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时,将导致胃肠功能异常[5]。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直肠癌根治术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如手术操作对消化道的牵拉导致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异常;或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间接抑制胃肠道功能,继而间接影响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6]。结直肠癌根治术受手术操作影响对消化道产生直接牵拉作用及手术创伤等,进一步导致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异常,致使胃肠功能紊乱,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优势在于其手术视野清晰,不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可最大限度避免组织牵拉,继而降低对胃肠道损伤[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腹腔镜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高于传统组,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传统组短,提示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CEA是一种可溶性多糖复合蛋白,最初从结肠腺癌组织中提取,故其被当作作直肠癌的一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724是一种黏液性糖蛋白,其在结直肠癌、胃癌等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术后7 d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促进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清除,继而促进其术后康复。在本研究中发现腹腔镜组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这可能和医生操作腹腔镜手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综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结直肠癌治疗虽手术耗时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