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妤,郝 娟,蔡翠芳
(1.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太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 太原 030001)
耳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var. Auriculatum)[1]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山西忻州地区[2],以宁武、神池、岢岚等地较为多见,生长于海拔1500~2400 m的山坡草地、路旁、疏林等地。耳叶黑柴胡中文名出自于《植物分类学报》1974版,由于与柴胡(Bupleurum Radix)分布区域相近,外观形态相似,致使山西多地区误将耳叶黑柴胡采集加工作柴胡入药。至今未见有对耳叶黑柴胡药材的系统研究报道。为澄清药源,本试验对耳叶黑柴胡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其区分柴胡和耳叶黑柴胡提供依据,也为耳叶黑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奥林巴斯DP73显微镜;KQ-2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E-200g高速万能粉碎机(浙江红景天工贸有限公司);梅特勒ML503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耳叶黑柴胡10批样品采集于山西省宁武县、神池县、岢岚县,见表1,经山西药科职业学院蔡翠芳教授鉴定,为耳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var. Auriculatum 的干燥根和根茎。所采集标本均保存于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生药标本室;柴胡皂苷a、d对照品从山西省药品检验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77-201711,110778-201711)购买;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表1 耳叶黑柴胡样品采集信息
耳叶黑柴胡根多呈圆锥形,主根长1~5cm,直径0.2~0.6cm,略弯曲,多无分枝。根茎近圆形,较长,有稀疏的不定芽,多排成2列。顶端常残留茎基1~5个,表面黑褐色,有纵沟,粗糙。具突起的支根痕,皮孔状突起不明显。质稍软,容易折断。耳叶黑柴胡断面较平坦,皮部呈淡棕色,木部呈黄白色,味微苦辛。
常规徒手切片。将耳叶黑柴胡根、根茎横切面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逐滴加入水合氯醛试液并加热处理,透化后,浓盐酸、间苯三酚染色,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备用。将药材粉碎(40目筛),水合氯醛装片,备用。
2.2.1根横切面
主根类圆柱形。木栓层为10~70余列细胞;木栓细胞呈扁平长方形,木栓形成层2~3列细胞,细胞扁平,长径约为短径4倍。栓内层有4~7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油室断续排列成2层,油室周围分泌细胞多为6个,近圆形,可见少量黄色油状物。韧皮部较窄,其中油室较多,常连成带状,排列成2~6层,内含黄色油状物。形成层成凹凸不平的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呈放射状,导管多数,直径8~54μm,大型导管2~3个呈切向排列,小型导管1~2号个呈径向排列。
1.木栓层 2.油管 3.皮层 4.韧皮部 5.形成层 6.木质部 7.导管
2.2.2根茎横切面
根茎木栓层为20~45余列扁平细胞,木栓形成层2~3列细胞,细胞扁平,长径约为短径4倍。栓内层内侧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多为3~7层,油管断续排列成2层,油管周围分泌细胞多为6~15个,内含黄色油状物。韧皮部中可见油管分布,油管周围分泌细胞多为6~15个,多数可见其中黄色油状物。形成层成成凹凸不平的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导管明显。髓部较窄,由多个薄壁细胞组成,多破裂。
1.木栓层 2.皮层 3.油管 4.韧皮部 5.形成层 6.木质部 7.髓
2.2.3药材粉末
耳叶黑柴胡的粉末为棕褐色;木纤维3~6μm,散在;油管多,60~118μm,含淡黄色条状分泌物;导管多为网纹,直径11~33μm;木栓细胞黄棕色,长34~64μm,宽20~27μm,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
a.网纹导管(×400)
取上述10批耳叶柴胡、北柴胡对照药材各0.5g,加入20mL的甲醇,超声(200W,40kHz)处理10min。将超声后的滤液滤过,并浓缩滤液至5mL;另取试验对照品柴胡皂苷a、d,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混合溶液(0.5mg/mL)。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4],吸取耳叶柴胡、北柴胡对照药材、对照品混合溶液各5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将以8∶2∶1比例的乙酸乙酯-乙醇-水作为展开剂展开[5],展开后取出,晾干,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作为其显色剂,并在60℃加热处理直至斑点显色清晰[5],随后在波长为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10批耳叶黑柴胡的薄层色谱与对照品位置基本一致,显相同斑点,与北柴胡薄层色谱存在显著差异。
a.柴胡皂苷a、d对照品 1~10.10批耳叶黑胡 11.北柴胡
耳叶黑柴胡性状鉴别要点:根呈圆锥形,多无分枝。表面黑褐色,粗糙。皮孔状突起不明显。顶端残留茎基1~5个,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皮部呈浅棕色,木部呈淡黄白色,味微苦辛。显微鉴别要点:根、根茎木栓层均是排列整齐紧密、扁平长方形木栓细胞。油管断续排列成2层,油管周围分泌细胞多为6个,形成层成凹凸不平的环,不甚明显。网纹导管多见。薄层色谱以配比为8∶2∶1的乙酸乙酯-乙醇-水作为其展开剂,10批样品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斑点,且与北柴胡薄层色谱存在显著差异。
耳叶黑柴胡在我省神池、宁武等县药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6],本试验从忻州地区采集了10批供试品使用现代仪器对其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进行详细对比研究,为鉴别耳叶黑柴胡与北柴胡提供依据。特别是随着柴胡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两种药材能否互相替代使用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