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辰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00)
肝脏有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1]。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肝移植是临床治疗方法之一。肝移植手术后有9成以上的患者会产生急性排斥反应[2]。目前,针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通常采用排异药物等激素药物治疗[3]。肝移植术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常见有腹腔出血体重减轻等,影响患者耐受及预后[4]。术后护理能够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拟从心理、机体等角度出发,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
2019年1月-2019年6月,选取20例经我院肝移植手术患者,平均年龄(56.45±3.95)岁,全部接受异体原位全肝移植术治疗,术后服用抗排斥药物时进行护理干预,男女比例3∶1,其中13例属于肝硬化;7例为肝癌。
进行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治疗,术后第一天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糖水100mL,加上甲泼尼龙6支静脉注射,术后第二天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糖水100mL,加上甲泼尼龙5支静脉注射,术后第三天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糖水100mL,加上甲泼尼龙4支静脉注射。根据患者病情减少给药,转化为口服松片剂。然后对20例肝转移术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1.3.1焦虑情况分析
对患者采用SAS量表对患者进行情绪评分,超过50分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
1.3.2心率、血压情况
对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级睡眠时间情况进行比较。
1.3.3胃肠道情况
对患者护理前后发生便秘、腹痛、腹胀情况进行比较。
1.3.4营养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BD真空导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然后将血清进行分离,对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进行检测。TP采用双缩脲法、ALB溴甲酚绿法、PA:免疫透射比浊法。
护理后,患者SAS评分下降,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及睡眠时间延长与护理前相比有所改善(P<0.05);患者胃肠道情况有所改善,食欲减退与护理前相比相差较大(P<0.05),便秘、腹痛腹泻与护理前则相差较小(P>0.05);患者血清中TP及ALB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后PA水平相差较小(P>0.05);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等发生率60.00%低于护理前85.00%,相差较大(χ2=4.310,P=0.037),不良反应有显著改善。
肝移植患者术后服用抗排斥药物后易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所以术后用药应当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5]。大量研究表示,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0.5h。不可快速推注[6]。本研究20例患者术后采用抗急性排斥药物2min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并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在下次用药后减慢用药速度,避免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再次发生。
目前,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药物干预而产生胃肠道反应的发生较为常见。采用甲泼尼龙会加快患者胃酸分泌,从而降低胃肠黏膜能力[7],应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本文患者护理前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护理后,胃肠道反应减少。如治疗效果欠佳,立即采用止泻药物,并进行营养支持,同时做好肛周皮肤清洁,如患者出现多次腹泻应该空腹禁食,待好转后恢复饮食,如出现电解质失衡,应当补钾纠正。
肝移植术后,经过肝部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极易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肝功能短时间内不易恢复,易产生营养代谢不调。本研究患者血清中营养指标TP、TF及ALB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PA水平无意义。Yongli Wang[8]研究表示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营养代谢补充能够提高患者TP、TF等指标。合理安排饮食,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利于患者康复。
大量文献研究表示,肝移植术后排除反应进行药物治疗会加快患者中枢神经紧张、兴奋,患者会出现睡眠时间减少的现象。研究其机理在于药物会产生毒性作用发生免疫抑制,产生神经不良反应[9]。本文研究表示,患者护理前睡眠时间少于护理后,能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时刻观察患者情绪。但是对仍存在失眠患者无效者,应该合理使用镇静药物,并对仪器进行妥善管理,避免自残等意外事故发生。
精心和高质量的护理是肝移植必不可少的部分,肝移植术后优质护理能够指导患者用药安全,促使患者在排斥期间安全平稳度过。研究表示,在术后康复期间护理人员严格安排调整护理措施,进行心理及技术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病情,这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