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
[摘 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复述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延伸、单元知识的联动四个方面展开。复述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逐步渗透复述方法,授之以渔,让课堂教学指向学生素养的提升,还要注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知识建构,在内外联动中实现从内容到思维的课堂转变。
[关键词]复述;教学策略;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56-02
复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把别人说过的话进行转述。第二类,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复述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面对这一教学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凸显,怎样突破呢?笔者就以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进行复述案例的相关阐述。
一、素养立意,基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改革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将知识点进行细化,设计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逻辑感,很有层次感,但是却割裂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往往无法回忆和提取。
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传统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往往会这样设定:
1.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特点。
2.感情朗读,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内容。
如此设计,看似非常详尽,从人物特点到课文内容,是常规的第二课时教学理念。但是这样“重书面、轻口头”“重应试、轻素养”的设计,忽略了单元设计主旨,淡化了课后习题指导。一味地将教学重点以甩锅的方式扔给学生自行处理,这样的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该如何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进行思考后设定了以下内容。
1.借助书后表格梳理故事情节,初步学习复述故事。
2.学习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语言,掌握转述要领。
3.通过转述语言、概括内容等方法复述故事。
新的教学目标就以复述为主导,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在主方向“复述”的大前提下,笔者制作了几根教学“拐杖”,如借助表格复述、转述语言、概括内容等,用来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方法指导,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达成学习目标。借助课文教技能,素养立意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表现形式,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生学,基于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统编版教材中就强调要“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要从“以教代学”转变为“教学生学”。这样,既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更好地开发了学生“提出自己观点、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设计,教师会让学生在文本中徜徉,在充分挖掘关键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悟人物特点,并借机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至于课后第二道习题,教师一般会这样处理:
【借助表格,进行复述】
1.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讲给别人听?课文那么长,又不能背下来,怎么办?我们可以复述故事。
2.如何复述呢?(学生练说)
3.小结:我们可以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别的事情),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生动地讲出来。复述其实很简单,同学们可以借助课上完成的表格来复述这个故事,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添加进去。
雖然上述设计涉及了课后习题,但是这样的设计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没有在学生原来的学习能力上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只会运用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自我复述。至于技巧方法的指引、科学规范的指导,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几乎为零。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会”。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中的短板,笔者重新调整了教学板块。
【学会转述】
1.(出示)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1)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一个学生尝试转述。
(3)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学生评价,如有不同,可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
(4)指导学生朗读两句话,并观察: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板书:标点 冒号变逗号,引号要去掉)
人称 谁说的,“我”就改成谁)
(5)我们一起读读改过的句子。发现:裁缝太多话了,好啰唆。尝试改进,改成“他”。
2.小结:同学们,把别人的话讲给其他人听,这个过程就叫转述(板书:转述语言)。转述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变化——冒号变逗号,引号要去掉,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谁说的,“我”就变成谁。
3.方法迁移(一)
出示原句(1):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出示原句(2):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指名回答)
4.方法迁移(二)
出示原句:“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说。
和刚才的几句话相比,这句话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回答。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对谁说,“你”就改成谁。
(2)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顾客”,我们可以把第二个改为“他”,这样会使句子更清楚。
5.总结:在我们复述故事的时候,如果遇到人物语言,就可以用转述的方法。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转述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了一个由扶到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并从学习过程中细化思考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学会方法迁移。这种“教学生学”的策略转变,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由“学会”走向“会学”。
三、拓展延伸,基于教学内容的灵活变动
诚然,本课的教学内容以语言类为主,教学重点当然应该定位于转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文中的第2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是两大段语言,如果只用转述的方法来复述,学生逐句转述不仅困难,而且其中复杂的人称变化很拗口,很容易篡改文本原意。
基于以上发现,笔者思考,能否适当添加其他复述方法,帮助学生简化这两个自然段呢?于是,概括复述法应运而生。
1.导入: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转述裁缝和顾客的语言,可是故事中有些地方他们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也用转述,反而说不清,那我们该怎么复述呢?
2.出示第2自然段:齐读后,教师示范复述。你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后得出:没有使用转述方法,意思差不多,比原文简单一些。
教师相机出示三点概括内容:
(1)顾客的要求是做棉袄;(2)跑了三家店嫌太慢;(3)这个裁缝啥时候可以做好。
4.小结:看来要想把这么长的语言说清楚,还要学会概括内容、提炼信息(板贴:概括内容 提炼信息),用通顺的文字将这些信息讲清楚,这是复述故事的第二个办法。
5.(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从中提炼出哪些信息呢?(指名说)
6.小结:你看,只要抓住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即使不是逐句转述,也能将故事讲清楚。
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试着用两种以上的复述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配合教师的细心点拨,学生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对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复述时,学生信心十足,巧妙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效果斐然。不墨守成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打开学生原有的思维视野,让学生的學习更有“质感”。
四、单元教学,基于知识内在的联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教学设计,建构起几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动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复述,围绕“复述”这一主线,教师帮助学生架构方法桥梁,在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复述的主要方法。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就是以表格复述法为主,而《方帽子店》则是让学生尝试独立运用此法进行复试。《漏》这篇课文的主打方法就是借助示意图进行复述,而《枣核》同样是为强化示意图复述法而存在的。一学一练,一扶一放中,学生对于复述方法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印象,再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本单元学习到的所有复述方法,表格复述法、转速语言法、概括提炼法、示意图复述法等,这样学生的复述知识体系就会愈加完善。
单元整合教学,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强化复述方法,建构起知识的内在联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达到了“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的课堂效果。
复述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逐步渗透复述方法,授之以渔,让课堂教学指向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