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溢满校园

2021-06-08 16:00吕资香
黑河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课外阅读小学生

吕资香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力和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在阅读中,学生会了解更多的知识,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阅读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打开阅读世界的钥匙,利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供阅读的素材也越来越多。面对丰富的阅读世界,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不断收获成长。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观因素。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只有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坚持阅读。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外阅读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学生知识储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文字输出的质量也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讀物,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进行切入,引导学生在书中发现故事,找寻心灵的契合点。首先,应用故事悬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故事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在听到教师讲故事时就会变得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时,学生就会沉浸其中。在讲到精彩的情节时,教师就要戛然而止,告诉学生:“大家想要知道故事的发展,就去阅读原文,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吧。”利用这种形式能让学生对图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机给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等相关读物,告诉学生:“这本书里不仅有刚才讲的故事,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故事。”要借助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愿,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魅力。与单纯的教师说教相比,给学生布置任务这种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阅读名著前,教师可以讲述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深入阅读和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兴趣。在阅读完书籍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并产生共鸣。在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时,教师要让学生收集一些名言名句,做好阅读积累,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以这些优秀的人物为榜样,和书本交朋友。教师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引导能力,如在每节课开始的十分钟内,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名著阅读感受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也是学习的类型之一。只有每天坚持这种模式,学生才能够体会到语文与阅读的密切关系,才能够主动接受阅读,而不是把阅读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

二、合理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习惯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维持很长时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浏览一遍就算了事,这样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些学生在阅读时一味求快,只关心那些新鲜刺激的内容,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则跳过不读。在阅读时,很少有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虽然学生读书比较多,但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收获微乎其微。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更加高效。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从排斥变为喜爱之后,教师就需要重视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对学生阅读的类型进行指导,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籍,选择具有正能量的书籍比读书更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阅读的监督者和促进者,阅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

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根据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阅读某部分内容,如在学习完《石头书》以后,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秘,可以给学生推荐《自然界的奥秘》这一本书,让学生选读部分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精读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需要对文章展开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这种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读指导,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当中,手脑并用,在阅读中思考,同时,也要做好笔记和批注,慢慢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三是速读法。这种方法应用到学生需要快速阅览文章时,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认真读,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在快速阅读中,学生要做到不发音,注意力集中,了解文本的大意。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找到关键字,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三、做好读书推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图书的教育性,选择适合学生的图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基础的阅读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文结合的书籍进行推荐。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画进行理解,阅读难度会大大降低。图文结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提高阅读的兴趣,更容易促进阅读的开展。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采用拼音文字结合的书籍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和阅读;对于年龄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阅读的难度,让学生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首先,推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图书。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给学生推荐图书时,教师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书时,主要推荐一些带有图片的成语故事和童话故事图书;在给中年级学生推荐时,由于这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给这些学生推荐图书时,可以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或者优秀的古诗词。其次,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会被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包围,因此,教师要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要教给学生利用新媒体阅读图书的方法,让课外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栏目,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如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栏目,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合理安排学生时间,有计划进行阅读

许多学生及家长反映,不是学生不爱阅读,而是没有时间去安排阅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相对较差,学生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完成学习任务,课下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课上阅读。教师可以在每周或者每节课设为固定的阅读课,提前通过图书馆等途径借阅刊物,在上课时间分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交换,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精美语句进行记录,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一个摘抄本,不断收藏典型语句,在写作之前进行翻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睡前阅读。睡前看书是很多人的习惯,每晚上床睡觉之前,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翻几十页书是很轻松的事情,睡前看书不仅能够加深阅读印象,还能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充分运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才能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取得进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通过阅读数量的增加来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思敏.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30).

[2]顾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 2018,(07).

[3]钟丽芳.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20, (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课外阅读小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