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涅 陶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泌尿外科 201112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盆底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直肠、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等神经肌肉异常〔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排便困难、疼痛及盆底压迫感等临床症状,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随疾病不断发展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时,会诱使盆底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2〕。本文拟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辅以优质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3〕:①患者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规范——流行病调查研究》中的诊断标准,②经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诊断确诊,③患者年龄>20岁且<50岁,④明确并自愿参与研究,⑤产前无器质性疾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受损或器质性疾病,②合并认知障碍及神经功能受损,③合并盆腔手术治疗史,④抵触或抗拒治疗,⑤合并泌尿系统疾病,⑥参与其他研究。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年龄22~40岁,平均(31.4±1.8)岁,其中轻度尿失禁37例、子宫脱垂30例、性生活质量低下41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31.2±1.7)岁,其中轻度尿失禁38例、子宫脱垂32例、性生活质量低下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确保其健康。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围绕患者病情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予正确指导,讲解盆底肌训练内容及疾病形成发展等相关信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训练内容的认知,从而积极主动配合训练。同时以护理人员为主导,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对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情况进行评估,正确评定其纤维受损情况。针对疼痛感明显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取坐姿,将其膝盖缓缓打开弯曲,双手握住脚尖,脊椎尽可能伸展,脚掌对贴后双手协助脚跟尽量靠近身体,维持3~5个自然呼吸,有效促进背部、腹部及骨盆的血液流通;或将双膝盖下压,尽可能靠近地面,双肩打开保持背部挺直,维持3~5个自然呼吸,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针对便秘患者,可指导其做小猫样伸懒腰动作,双手双膝四点着地,趴在地上在呼吸过程中舒展脊椎,吸气时背部下沉,臀部向上抬起;呼气时拱起背部,使下巴尽可能向胸部靠近,有效改善脊柱和脊神经的血运状态;指导患者开展紧缩肛门动作,每次收紧不低于3 s,然后放松,每次以15~30 min为宜,每天开展2~3次,以进一步改善盆底肌肉收缩能力。
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总有效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盆底肌肌力评分变化。(1)护理总有效率以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作为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有效护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盆底肌力增加1个级别以上,可自行解决生活诸多事宜;有效:经护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盆底肌力增加1个级别;无效:患者经护理,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无改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2)抑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评分,以24项为参考,项目包括自知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越等,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且<35分为中度抑郁、<20分且≥8分为轻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5〕。(3)盆府肌肌力采用改良Oxford分级进行评定,0~Ⅴ级别对应0~5分,分值越高表明恢复越好〔6〕。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计量数据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1/60),其中溢尿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10/60),其中感染3例、溢尿3例、肠胃道反应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8.33%(59/60),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00%(48/60),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7,P=0.003)。
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盆底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组间抑郁评分及盆底肌肌力评分对比(分,
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丧失、性激素缺乏等因素导致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所致〔7〕。盆底功能障碍是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总称,可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障碍及性生活不愉快等,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会对其心理及生活造成威胁。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临床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的有效干预措施,通过给予其正确指导及训练来改善盆底肌肉群,并在医师辅助下开展针对性运动,使肌肉张力、柔韧度及灵活度得到增强;同时对控制激素分泌的腺体产生刺激,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最大程度减轻身体不适感。临床在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过程中多辅以常规护理,增强对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以提高干预效果为主要目的;但是在实施中,由于康复训练疗程较长、训练内容多及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等,极易使患者出现抑郁及其他不良反应,从而对干预效果造成影响〔8-9〕。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护理工作制度,使护理内容及水平能够满足患者和临床治疗的需求,从而对其干预效果提供保障〔10〕;将其应用于盆底肌康复训练中,能够将护理服务与训练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患者依从性得到提升,积极主动配合临床训练内容。而且,在训练过程中以医师为主导,针对患者自身症状及盆底肌损伤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并告知患者主动训练的重要性,实时给予正确指导,进一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盆底肌训练效果,并满足患者需求。
综上所述,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使其负性心理及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