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延菊 崔霞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济南 250000
颅脑外伤临床发病率较高,常见于跌坠伤及撞伤,常发生于灾难、战争、交通事故,死亡率较高。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处于昏迷状态〔1-2〕,饮食困难,护理不当极易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引发一系列感染性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3-4〕,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有利于调节术后神经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降低术后炎症水平。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渐进式的护理干预方案〔5〕,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神经功能恢复状态设计相应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康复护理方案程度依据患者康复状态不断增加,从而实现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重组及协调患者肌肉关节活动的目的。试验通过设计对照试验对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下是本实验全部研究内容。
选取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颅脑外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明显颅脑外伤史,且均经临床影像学(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②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不合并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无手术禁忌证,且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陪护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或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合并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病史患者;③合并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史患者;⑤术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试验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详细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护理方案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身体检查,确定患者身体指标是否可安排手术治疗,安排各项指标达标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时间;②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并对患者进行脑保护、降颅压及抗感染干预治疗,同时在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前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情况,并辅助进行呼吸道清理干预,预防窒息的发生;③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后,为患者设计科学合理康复锻炼方案,并辅助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行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1)脑水肿期康复护理:①该阶段患者意识尚未恢复,医护人员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关节及肢体的被动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该时期医护人员需要每个2~3 h对患者进行一次体位变换护理,并用温毛巾擦拭患者后背及四肢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活动方式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后远端,先健侧后患侧,活动量逐渐增大,循序渐进,被动活动干预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全程陪同,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②功能位的保持,为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前患者最好取良好的功能位,即患侧上肢及手指关节等均保持伸展位,防止髋关节及膝关节内外旋的发生。(2)病情稳定阶段康复护理:①外部刺激干预:该阶段患者意识恢复,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辅助按摩、针灸、电刺激、温热疗法等刺激疗法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帮助患者肌肉组织恢复正常代谢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②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对患者后期康复的意义,并提供具体案例,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信息及临床依从性;③主动康复护理:患者意识恢复可以进行简单翻身运动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起做运动,刚开始训练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以从自主翻身及起做维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四肢的伸屈运动,上下肢每天各运动30 min,后运动时间可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3)恢复阶段的康复护理:该阶段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首先辅助患者进行扶床站立训练,在患者适应后训练患者不借助工具自主行走及上下楼梯训练,同事该阶段需要指导患者自行洗漱、饮食、穿衣等,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质量。患者住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住院后自主康复护理计划,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回访,监督患者康复训练实施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4)营养干预:①神经营养干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规格:2 ml∶20 mg×6支/盒,1 d/次,每次1支,静脉滴注,4 w为一个疗程);②肠营养干预:对脑水肿期意识尚未恢复的患者可以辅助管饲或肠饲,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完成营养液配置,也可以将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家属,由患者家属自行配置,交给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可以自主饮食后医护人员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为患者设计科学饮食方案,饮食应首先以流质饮食为主,然后缓慢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及固体饮食,以适应患者吞咽及消化功能的恢复状况。
试验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改善效果作为观察指标。①运动功能以患者上下肢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Fugl-Meye简式〔6-7〕,上肢评价维度包括10项,下肢包括7项,满分100分,评分结果与肢体运动功能呈相关;②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以脑卒中量表(NIHSS)〔8〕评价,主要从意识能力、水平凝视功能、言语功能、面瘫状况、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8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45分,评分结果与患者神经功能呈负相关;③患者免疫功能以免疫细胞CD4+、CD8+以及CD4+/CD8+作为参考标准〔9〕,CD4+及CD4+/CD8+与患者免疫功能呈正相关,CD8+与患者免疫功能呈负相关。
术前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ugl-Meye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上肢、下肢Fugl-Mey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状况对比
术前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量表评分结果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损伤性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针对颅脑外伤的主要治疗方案〔10〕,该治疗方案直接针对患者病灶,作用直接,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而且外科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因此临床应用广泛。 但是对于部分颅脑损伤面积较大患者,手术治疗创面较大,失血量较多〔11〕,且患者颅脑受损程度严重,因此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言语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临床研究发现〔12-13〕,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等恢复状态。
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术后4 w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免疫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 w内观察组患者免疫因子改善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从颅脑神经系统功能分析,颅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需要一定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肌肉组织康复均需要一定的修复期进行自主重塑和再生〔14〕,修复期内适度的刺激有利于神经通路神经元感觉功能以及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因此该阶段根据患者状态对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有助于路脑损伤患者术后各个阶段均能够接收到适当的大脑刺激,促进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肌肉组织的自主重塑和再生。阶段式康复护理将路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期根据患者状态分为脑水肿期、病情稳定阶段、恢复阶段,脑水肿期患者无自主运动意识,医护人员辅助进行翻身及肢体关节运动,有助于维持肌肉正常代谢,并预防关节强直、僵硬、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概率。病情稳定期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该阶段通过简单的自主运动、针灸、按摩、电刺激等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着身体血液循环,同时能够为大脑神经系统提供适当的刺激,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恢复期的自主行走、生活能力等的训练干预为大脑神经系统输入正常运动模式,并且在神经冲动的持续刺激下增强神经活动的灵敏性及兴奋性,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营养干预为患者康复期神经系统、肌肉修复及身体功能康复等保证了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能量供应,提高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免疫系统恢复效果〔15〕。
综上所述,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及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