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华 祝莉 朱淑静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252000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率较高。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其手术方式成熟且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不仅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进程,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日达到正常水平〔2〕。徐艳芳〔3〕在研究中显示,家庭式平衡训练能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胡迪等〔4〕在研究中表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能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了提升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也为了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本研究特此探讨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自我效能、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经我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单侧股骨颈骨折;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精神状态较好;自愿、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中途不配合训练者。对照组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47~75岁,平均(64.37±5.26)岁;居住地:农村16例,乡镇22例,城市27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46~73岁,平均(63.59±5.72)岁;居住地:农村23例,乡镇17例,城市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关节活动护理、肌力训练、日常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宣传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干预,详细方案如下。
1.2.1成立康复训练干预小组 科室选取具有资历和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及6名责任护士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范围及目标,对患者进行系统筛选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和护理范围。每周对患者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及康复进展进行集中讨论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
1.2.2评估分级〔5〕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分级,采用骨折运动康复测评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年龄、内固定方式、体质特征、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心态变化等,将其分为A、B、C三类并对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
1.2.3制定循序渐进式康复目标训练方案〔6〕根据对患者进行评估康复训练安全进行分类,将术后康复训练的总目标进行划分和细化,遵守循序渐进式原则制定康复目标训练方案,将康复训练计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并发放给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该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功能锻炼、体位指导、饮食建议、心理干预及训练频次等内容。
(1)功能锻炼:①A类患者:术后1 d可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训练和呼吸训练(深呼吸、吹气球),每个训练项目持续3s,每次重复15~20 min;术后2~3 d指导患者取半坐位,对股四头肌进行收缩功能康复锻炼练习肌肉张力,并逐渐加大活动力度和幅度;术后4~8 d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及踝关节等多部位的关节被动训练,并逐渐增加活动力度以增强肌力及恢复关节功能;术后2~5 w可指导患者进行下床锻炼,如站立、坐位及双拐行走练习,站立时进行患肢抬高或向后伸展锻炼,坐位时需使屈髋幅度达到<90°,每项锻炼不少于15 min/次,3次/d;术后6~12 w可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进行相应的负重训练,包括上下楼梯、独立行走等,上下楼梯时需先迈健肢腿,站稳后将患肢腿跨上,每次训练不低于30 min。②B类患肢:主要以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为主,足部穿丁字鞋固定,保持患肢中立位避免进行移动,术后1 w方可采取同A类患者的训练方式,术后12 w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相应的负重训练。③C类患者:术后2 w内应保持卧床休养,指导患者家属对其下肢进行按摩护理,包括关节的屈伸摇摆、腓肠肌挤压和股四头肌按揉,增加血液循环减少疼痛;术后2 w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及关节屈伸训练,术后4 w可根据康复情况进行同A类患者同样的康复训练活动和强度,训练干预频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4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康复小手册,向患者详细讲解和介绍康复训练计划相关内容、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等,重点讲解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促进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康复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和最大化。
1.2.5心理干预 对患者出现的烦躁、担忧及紧张等负性情绪,应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增加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定期邀请同类患者进行交流和联谊,通过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分享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表扬,提升其信心。
①采用自我效能量表〔7〕(GSE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定,该量表共有10小项,每项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强效能感越好。②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越好。③采用健康调查量表〔8〕(SF-36)来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
采用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GSES评分比较(分,
采用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rris评分比较(分,
采用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久,缺乏相应的活动训练术后极易产生各种不良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根据有关研究显示〔9〕,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进行系统和规范性的康复训练,才能有效地提升其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由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病程时间较长且老年人群免疫能力和恢复功能较低,而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康复目的〔10〕。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多样化的新型护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对实施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和规范性的护理服务,在提升疾病治疗康复效果的同时,使得患者身心都得到改善〔11〕。根据有关研究显示〔12〕,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自护能力,对其生活质量改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多采取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方式、体质特征及骨折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分类,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循序渐进式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根据有关研究显示〔13〕,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主要是对训练计划进行划分和细化,逐步实施干预遵循个体化原则,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配合度。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是通过对患者进行递进式训练,对其进行关节及肌力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幅度与力度,提升软组织的顺应性,避免发生肌肉僵硬或关节畸形,同时患者由于每达到一次小目标时,可提升其治疗信心坚定康复信念,促进其对康复护理干预的依从性〔14〕。本研究将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干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通过成立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专职小组,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运动安全性分类,对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消除其因认知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心理。根据运动安全性对其实施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指导,使得患者有步骤、有计划的接受规范性和规律性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表明,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能提升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与沈晓玲〔15〕、聂枫〔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循序渐进式目标康复训练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