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 李裕淑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53000
据有关报道〔1〕,近年来国内外颅脑损伤的发病率约为0.24%左右,且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高达70%左右,另外包括重击及高空坠落伤害等,这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及致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但颅脑损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仍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3-4〕。精神障碍是指大脑功能活动由于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障碍,包括认知障碍、情绪、行为和精神活动等〔5〕。有关数据显示〔6〕,精神障碍主要发生于颅脑损伤型患者,其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痴呆、易激惹、冷漠、反应迟钝等,不但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其家庭包括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对我院收治急性脑颅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响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收治的18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伤情鉴定、伤残评定及法医精神病鉴定资料。诊断均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019最新鉴定标准;临床鉴定呈现阳性,CT及MRI显示在颞叶或额叶部位有损伤患者;排除精神障碍史及家族精神病史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43.9±7.3)岁;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1数据采集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同时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智商(IQ)、损伤方式、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合并损伤及评定时限。
1.2.2早期精神障碍例数及类型 统计本研究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例数及类型见表1。
表1 18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精神障碍类型〔n(%)〕
根据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损伤程度染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加强颅内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监测,一旦发现不良症状及时进行治疗;针对患者损伤程度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患者不良反应,以防止患者病情加重;针对患者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进行针对性护理,如对听力损伤患者提供助听器;对视力损伤患者提供眼药水或眼镜;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严重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安眠药物等;对急性颅脑损伤发生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评估应分期分次进行评定。
1.4.1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程度由患者创伤后的昏迷时间、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进行评定。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昏迷时间将头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级,意识障碍<20 min,13~15分为轻度;意识障碍20 min~6 h,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6 h,3~8分为重度。
1.4.2精神障碍 由于目前尚无无统一标准和界限,参考最新版《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及《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评估患者精神障碍程度,评定时需尽量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如有异议需由相关专家会议讨论,至意见一致为最终结果。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智商(IQ)、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影响急性颅脑患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4。
表3 影响因素赋值标准
表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随着机械化与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因交通事故所导致的颅脑损伤事件也呈上升趋势〔7〕,手术治疗虽然可以从生理上治愈颅脑损伤患者,但精神障碍所引起的不良事件也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们的关注〔8〕。其中,国内有部分报道颅脑损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6.3%~60.7%〔9〕,对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都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有关文献显示〔10〕,颅脑损伤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为急性精神障碍与慢性精神障碍,包括意识障碍、记忆障碍、人格障碍,脑外伤后精神病性症状,脑震荡后综合征等。本研究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总发生率为48.94%。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智商(IQ)、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影响急性颅脑患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预防性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与是否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相关。相关文献显示〔11〕,抗精神病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与未知副作用,合并用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因此,护理人员在选择药物时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如出现药物作用相似的情况,需加强评估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结合有关案例及资料、专家意见合理使用抗神经类药物,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单一用药为原则,避免合并用药时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副作用,特别是药物的代谢与肝酶的影响,以达到降低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最终目的。
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与是否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相关。本文中因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为63.33%,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13〕。交通事故损伤者中以行人为主,这可能与其头部缺少保护有关。而有关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中,轻伤和轻微伤所占比例约为40%。研究发现,轻度脑损伤也会引起器质性精神障碍,而不同的脑颅损伤部位所造成的患者出现听力减退、视力减退等不良症状以及损伤程度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均有一定联系。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损伤部位不同,了解和评估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针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如听力减退,可发放助听器帮助患者恢复耳力;视力减退,可通过发放眼药水及眼睛帮助患者恢复视力等,以减少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颅脑损伤导致的颅内感染与是否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相关。相关报道显示〔14-15〕,颅内感染可增加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后,病原体对其脑细胞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严重病变,从而引发早期精神障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预防颅内感染的防范意识,提升自身感染防护水平,充分评估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作出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以减少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评定时限与是否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相关。有关文献指出〔16〕,大多数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为一次性评估,但颅脑损伤的治疗病程较长,一次性评估一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合理过程,导致判断失误。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医疗依赖程度、护理依赖程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逐步稳定分梯次、阶段性的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可以作出最佳的处理措施,最终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脑颅损伤患者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率较高,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作出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加强自身颅内感染防护意识及抗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分阶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以上均为减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障碍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