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与政策改进

2021-06-08 02:29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意愿因素

刘 佳 方 兴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能否拥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内涵与质量。面对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1]持续为乡村学校输送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对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乡村教育振兴至关重要。在我国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不断提升师范生“下得去”工作成效。

2020年秋季,第一批“00后”大学生升入大三,“00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未来两年,我国就业市场将迎来第一批“00后”大学毕业生,我国中小学师资,也将主要由“00后”师范生来补充。受成长环境、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被称为“21世纪新公民”“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与“80后”“90后”“95后”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气质与特点;他们呈现出个人意识强烈、网络行为多样、处世态度理性等多样的群体特征,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更为个性化、自主化和务实化。[2]多方面的研究结论均表明,“00后”的就业选择与态度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3]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实证调查,在揭示当前我国“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推动师范生“下得去”现有相关政策的具体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从教意愿是个体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主观倾向,是个体对教师专业认知或职业认同显性的、综合的表现形态。[4]师范生的从教意愿问题近来一直是教师研究的热门话题。

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现状的研究,研究者大多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结果来揭示现状。[5]由于样本选取的不同,调查的师范生群体不同,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付义朝(2011)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从教意愿总体上不强;[6]张河森(2016)对艺体类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各项从教意愿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专业,他们普遍不愿意从教,到农村从教意愿最低。[7]而地方公费师范生大都愿意履约从教,但是合约期满后继续从教和终身从教的意愿逐渐减弱。[8]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有所提高,但是乡村从教意愿仍然不强。

师范生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师范生从教意愿研究的核心内容,思辨和实证研究均较为丰富。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认为,师范生在选择教师职业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综合考虑工资待遇和工作特征两大因素,工资因素、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地因素、家庭因素、教师职业认同因素均影响着师范生的从教意愿。[9]Hanushek E A&Rivkin S G(2007)提出的“从教选择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将从教意愿影响因素分为学校资源、父母是否支持、教师工作负担与压力、学校工作环境等因素(Hanushek& Rivkin,2007)。[10]这些理论框架为师范生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模型。在此基础,研究者们针对研究对象与就业地的不同,不断补充和完善具体影响因素。如除了普遍的内外部因素外,就业政策变化和师范教育被证明显著影响免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周立芳,2018)[11];而贫困落后地区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还受月收入期望值底线,以及少数民族、男性、独生子女等个体因素影响(姜金秋,2019)。[12]概括而言,师范生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内外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不断完善。但意愿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关注不同主体的差异性是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如何提高师范生从教意愿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的策略主要着眼于社会、院校培养、个人三个层面。社会层面,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13]院校培养层面,要求提高对教师教育的支持与重视,避免边缘化;建立师范生动态进出机制,优化师范生内部结构;强化师范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重视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14]师范生招生要重视招收从教意强的学生,要完善师范教育,挖掘其从教意向的培养功能。[15]个人层面,要重视个体的职业兴趣,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6]

但总体而言,国内研究集中关注免费师范生,针对不同专业、类型师范生的研究偏少。“00后”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自身特点,国内外均缺少对于“00后”师范生的专门研究。对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宏观上关注外部因素多,对个体情感和重要他人影响关注不足。本研究选择以“00后”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当前“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

已有研究结论表明,影响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因素[17]、政策因素[18]、个人因素[19]、学校因素[20]、家庭因素[21]等。访谈结果表明,“00后”师范生比较关心和担心去乡村后的个人未来婚姻、生活适应、教学条件、同伴认同、工作氛围等因素。专家认为,“00后”大学生有更强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化追求,在选择和择业上更为理性和务实,个人未来发展、个人价值追求可能是影响他们乡村从教意愿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预期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收入水平、个人价值追求,显著影响“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具体而言:对预期未来发展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1);对婚姻问题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2);对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3);对乡村从教生活适应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4);对同伴不认同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5);对缺少同龄陪伴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6);对个人收入水平的担忧会降低“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7);个人主观价值追求上愿意服务乡村能提高“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H8)。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抽样办法,考虑了学校层次、性别、就读学历、生源地等因素,共向浙江、江西两省10所高校的“00后”师范生发放了200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17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8%。有效样本比例情况:学校层次(重点高校17.6%、一般本科高校47.3%、专科院校35.1%),性别(男4.5%、女95.5%),就读学历(本科64.9%、专科35.1%),家庭来源地(县城16.2%、乡镇22.5%、农村19.8%)。

除基本信息和部分主观单选题外,其余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选项从1~5代表“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调查担忧的题项从1~5代表“非常乐观”到“非常担忧”。乡村从教意愿调查设有乡村从教意愿和乡村长期从教意愿两个题项。其他八方面基于内容分析均各自设有三个题项。对设有三个题项的八方面内容,分别进行因素分析,KMO值在0.83~0.92间,各题项变量的因素载荷在0.5~0.8间,累计方程解释率均超过60%,共得出八个因素。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8~0.94间。根据因素分析将八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未来发展担忧、婚姻担忧、教学条件担忧、生活适应担忧、同伴认同担忧、缺少同龄同伴担忧、收入水平担忧、服务乡村态度,分别代表研究假设提出的八大影响因素。研究假设的检验以乡村从教意愿为因变量,以八个因素为自变量。八个因素的取值是对应题项变量同向编码后加总后的均值,因变量的取值直接采用乡村从教意愿题项的李克特选项计分,得分均在1~5之间。回收的有效数据全部采用SPSS 24.0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

“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得分为2.64,处于中值水平。“00后”师范生没有非常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的,16%的“00后”师范生选择比较愿意;而合计有36.5%的“00后”师范生选择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从选择比例情况可以看出,“00后”师范生毕业后不愿意去乡村从教的比例较大幅度高于愿意去乡村从教的比例。另有47.6%的“00后”师范生在乡村从教意愿上选择一般愿意,这部分师范生的态度还不完全明确,是推动“00后”师范生“下得去”时可以积极争取的群体。“00后”师范生乡村长期从教意愿的得分为1.86,低于中值水平。“00后”师范生没有选择非常愿意在乡村长期从教的,1.8%的“00后”师范生选择比较愿意,两者相加比重仅为1.8%;合计68.4%的“00后”师范生选择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选择一般愿意的“00后”师范生比例为29.7%。对比前面的乡村从教意愿情况,“00后”师范生乡村长期从教意愿的比例明显偏低。但仍有29.7%的“00后”师范生选择一般愿意,说明努力推动“00后”师范生去乡村长期从教具有一定的空间。对“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与乡村长期从教意愿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值为0.49,属中度相关,表明“00后”师范生毕业后如果愿意去乡村从教,有较大可能愿意长期留在乡村从教。可见未来做好“00后”师范生“下得去”工作,是保障城乡学校师资均衡、做好“留得住”工作的基础。

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性别方面:“00后”男女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均值分别为1和2.72,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相较而言,男生比女生更不愿意去乡村从教。选择比例上,所有的“00后”男师范生均非常不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33.5%的“00后”女师范生非常不愿意或不太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66.5%的一般愿意或比较愿意。家庭来源地方面:家庭来源于城市、县城、乡镇、农村的“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均值分别为2.43、2.5、2.85和2.96,彼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家庭来源于乡村地区的“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最高,其次是来源于乡镇的,来源于城市的最低。学校方面: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校、专科院校的“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均值分别为2.56、2.44、3.01,彼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专科院校的“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显著高于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的“00后”师范生。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的“00后”师范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一般本科高校“00后”师范生选择“比较愿意”的比例高于重点高校。学历层次方面:“00后”师范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均值分别为2.43和3.02,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相较而言,“00后”师范专科生更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但是“00后”师范本科生内部的态度分散性较大,他们比较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的比例为13%,一般愿意的比例为43%,推动他们“下得去”仍有较大空间。

(二)“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验证

八个因素和乡村从教意愿均为连续性变量,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以各因素为自变量,乡村从教意愿为因变量,逐一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各假设均通过了验证。具体而言:“00后”师范生对乡村从教后个人未来发展的担忧增加1个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41(β= -0.41,R2=0.164);“00后”师范生对乡村从教后个人婚姻问题的担忧增加1个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26(β= -0.26,R2=0.068);“00后”师范生对乡村教学条件的担忧增加1个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39(β= -0.39,R2=0.148);“00后”师范生对乡村从教后生活适应的担忧增加1个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42(β= -0.42,R2=0.174);“00后”师范生的同伴对乡村从教的负面评价增加1个标准单位,其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32(β= -0.32,R2=0.102);“00后”师范生对乡村从教后缺少同龄同伴的担忧增加1各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28(β= -0.28,R2=0.078);“00后”师范生对乡村从教收入低的担忧增加1个标准单位,乡村从教意愿就降低0.28(β= -0.28,R2=0.081);“00后”师范生个人服务农村的价值意愿增加1个标准单位,其乡村从教意愿就增加0.31(β=0.31,R2=0.098)。

各自变量的描述统计情况如下:未来发展担忧均值为3.34(SD=0.74),婚姻担忧均值为3.21(SD=0.85),教学条件担忧均值为3.51(SD=0.79),生活适应担忧均值为3.37(SD=0.85),同伴认同担忧均值为2.88(SD=0.85),缺少同龄陪伴担忧均值为3.59(SD=0.74),收入水平担忧均值为3.58(SD=0.85),服务乡村态度均值为3.61(SD=0.68)。可见:“00后”师范生对去乡村从教后个人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缺少同龄陪伴、收入水平较为担忧;而对同伴认同的担忧程度相对不高,体现了“00后”个人主体性强的特点。此外,“00后”师范生服务乡村的态度较为积极,区别于“80后”和“90后”师范生。[22]

表1 各因素与乡村从教意愿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三)“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探究“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以代表八大影响因素的八个因素为自变量(各因素的取值为相关题项变量得分加总后的均值),以乡村从教意愿为因变量(取值为对应题项变量得分),各变量均为连续性变量。如表2所示,生活适应担忧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首先被纳入回归,其对“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贡献率最大(R2=0.17)。其次是服务乡村态度,第二个被纳入回归方程。紧接着是未来发展担忧,然后依次是收入水平担忧、婚姻问题担忧、同伴认同担忧、缺少同龄同伴担忧,教学条件担忧最后被纳入回归方程。八个因素一起共同解释了“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取值变异性的34%。从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生活适应担忧对他们乡村从教意愿的意义最大。

表2 多因素与乡村从教意愿的逐步回归分析

五、结论

第一,“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偏低,但提升空间较大。当前“00后”师范生中,没有人非常愿意毕业后去乡村从教,只有16%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相较于36.5%的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的比例,“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明显偏低。主观意愿与实际可能之间还会存在一定比例的下降,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47.6%的“00后”师范生在乡村从教意愿上选择一般愿意,态度并不完全明确,是开展乡村教师“下得去”工作时需要积极争取的对象,这群“00后”师范生的大量存在表明,提升“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空间比较大。

第二,“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学历、学校层次间的群体差异。相较于女生,男生乡村从教意愿更低,100%的男生非常不愿意去乡村。相较于农村家庭学生,非农村家庭学生乡村从教意愿更低。相较于专科生,本科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更低。相较于重点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专科院校学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更高。这些群体内部差异,是开展“00后”师范生“下得去”工作时需要关注的基本因素,相关支持措施要考虑不同群体间的从教意愿区别,体现政策差异性和针对性。

第三,预期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收入水平、个人价值追求均显著影响“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分析结果表明:“00后”师范生对去乡村从教后的个人未来发展越担忧,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对去乡村从教后个人的婚姻问题越担忧,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越担忧乡村教学条件,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越担心自己的乡村从教生活适应,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越担心同伴对其乡村从教认同低,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对去乡村从教后缺少同龄同伴越担忧,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越担忧去乡村学校工作后的收入水平,乡村从教意愿越低;“00后”师范生个人越愿意服务农村乡村,乡村从教意愿越高。出台针对性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第四,生活适应与个人价值追求是影响“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在影响“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诸多因素中,对生活适应的担忧以及个人服务农村的价值追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00后”注重个人生活品质,消费观更为自主,泛娱乐消费具有社交性、潮流性、个性化的特点,对个人的生活较为重视,非常担心去乡村后的生活适应问题。“00后”成长在物质生活更为富裕的21世纪,个性化的价值追求是“00后”的最显著特点,因此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较少关注物质,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实现。[23]政府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时必须着重关注这些因素。

六、政策建议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是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只有师范生先“下得去”,才能进一步关注“留得住”和“教得好”。

第一,加强乡村从教价值的宣传,激发“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热情与积极性。腾讯大数据《“00后”画像报告》表明,“00后”生长在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历史阶段,相比于“80”、“90后”,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高,更愿为群体做出行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也显示,85%的“00后”认同“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我会像对自己的事那样去做好”。[24]重视“乡村从教”的价值意义宣传,尤其是由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展开宣传,有利于激发“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确立为了国家需要去乡村服务的价值追求,从而推动他们毕业后“下得去”。

第二,优化师范生乡村从教支持体系,针对不同“00后”师范生群体细化激励政策。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地位待遇、职业成长、工作环境等多方面为乡村教师提供支持,但对师范生从教的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等问题关注不足。对于“00后”师范生而言,能否有效降低他们对乡村从教生活适应的担忧,能否提高同伴对他们乡村从教的认同,能否帮助他们解决乡村从教后同龄陪伴缺少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乡村从教意愿。现有的师范生乡村从教支持政策,需要考虑上述因素进行政策优化,比如,重视乡村学校师资配备中的“同辈搭配”等问题。不同“00后”师范生群体的乡村从教意愿存在差异,需要政策考虑差异,体现针对性,要大力提升男师范生、重点高校师范生、高学历师范生等群体的乡村从教意愿。

第三,扩大乡村教师定向公费培养,多举措帮助“00后”师范生尽早适应乡村从教生活。“00后”对新环境充满新奇感,但是如果要他们去新环境生活,他们又非常担心不能适应。在影响“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的诸多因素中,对生活适应的担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提高“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生活适应,前期早了解、早接触、早体验非常重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未来可以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乡村教师定向公费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有利于师范生提前了解和接触乡村从教生活,增强毕业后的适应性,可以进一步推广扩大。此外对于非定向但有意向去乡村从教的“00后”师范生,可以提前组织开展乡村学校实习、暑期实践、互联网+教学等活动,让他们早接触、早体验乡村教学,提高他们对乡村从教生活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师范生意愿因素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解石三大因素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