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晶
(吉林通化市中心医院 胃肠外科,吉林 通化)
阑尾炎是因阑尾管腔梗阻、阑尾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等原因引发的外科常见病症,该病以右下腹疼痛为典型症状,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1-2]。临床针对阑尾炎多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该术式疼痛轻微、伤口较小,受到诸多临床研究者与患者认可[3]。但应当注意的是,尽管腹腔镜手术讲求微创,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因创伤导致胃肠功能受损[4]。为此,本研究提出对此类患者运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并实际以我院一年内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为例展开实验,现有报道如下。
采用单双号法将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9~70岁,平均(37.66±5.80)岁,干预组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17~75岁,平均(38.39±6.17)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干预组施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情绪疏导:阑尾炎患者多受疼痛所困,且其对手术毫无概念,导致患者术前多存在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做好原因分析,制定应对性的疏导计划,如介绍腹腔镜手术概念、病情原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等,帮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体位护理:腹腔镜手术术中操作如麻醉、建立气腹都可能引起患者胃肠反应,护理人员应于患者麻醉未清醒期间帮助其调整姿势,维持头部向一侧平卧,避免误吸发生。待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辅助患者改变姿势为半卧,给予氧气吸入2~4 L/min,增加血氧浓度,在此期间密切关注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并处理异常状况。
(3)并发症处理:患者由于需在术中建立气腹,术后腹腔内常可残余气体牵涉膈神经引发腹胀及肩酸背痛,护理人员除给予吸氧治疗外,还应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肩背部并督促其多加活动四肢,以便残余气体快速排除,对于症状严重者,还可嘱其维持膝胸卧位,促使残余气体加速向盆腔聚集,减轻症状。
(4)饮食管理:护理人员于术前6 h叮嘱患者饮温开水,20 mL/次,1次/2 h,另外进食少量米汤,术前2 h停止进食,并嚼口香糖促进胃肠蠕动。术后24 h视患者恢复情况予以低糖、低脂的半流食,少食多餐,逐渐过渡至普食,普食则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补充肠道营养。
观察并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便时间,同时记录患者腹胀发生情况,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腹胀、轻度腹胀、中度腹胀、重度腹胀,计算腹胀发生率。
计数单位(腹胀发生率)及计量单位(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便时间)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分别以(%)(±s)表示,卡方、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h)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h)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自行排便时间干预组 150 13.05±4.11 16.60±3.96 46.33±4.40对照组 150 22.72±5.59 24.99±4.27 53.15±5.07 t 17.069 17.645 12.443 P 0.001 0.001 0.001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腹胀发生情况对比[n(%)]
阑尾炎是可发于各个年龄区间且男女比例无明显区别的外科疾病,该病患者普遍存在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日常活动开展[5]。临床治疗阑尾炎多采用手术形式,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普及,腹腔镜手术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法[6]。但应当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虽属微创手术,但仍可留下腹部创伤,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7]。
为此,本研究提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全程围绕患者开展,结合其实际情况与相关护理经验制定全面且个性的护理方案,既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同时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合作意向[8]。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腹胀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出发,利用术前心理干预解除患者抵触,叮嘱禁食做好肠道准备;术中则改变患者体位防止误吸影响手术进行;术后通过体位调节、按摩等方式缓解腹胀、肩酸背痛等不良反应,同时配合饮食管理促进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可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值得推广。